“張導,缶的真實形狀雖然是這樣,但我們完全可以不用這個啊。
我們所說的擊缶而歌,指的大概是這樣一個意境,迎接遠方來客嘛!
所以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
程臣看著旁邊有紙和筆,於是便在紙上簡單的勾勒了一下,口中道:
“這個叫冰鑑,1977年出土於遂州市的曾侯乙大墓,同期出土的還有著名的是侯乙編鐘。
冰鑑,顧名思義,就是用來冰鎮一些果蔬酒水,其內部有夾層,可將食物放於內膽中,夾層中則放入冰塊。”
隨著程臣的落筆,一個四方形狀的“爐鼎”便躍然紙上。
張一謀看著紙上的冰鑑,眼神中透露出驚喜。
但突然他不由自主的問道:
“可這也不是缶啊!”
事實上關於這個問題,後世的一些專家也在吐槽。
發文譴責張一謀工作不細緻,將兩種截然不同的古代器具混為一談,張冠李戴,荒謬至極。
程臣則笑著道:
“我們只是取了擊缶而歌這個美好的寓意,如果用真缶,不做任何的設計。
最後在全球的電視轉播下,我們的成百上千名戰士就要抱著“瓦罐”歡舞雀躍……這實在是有些不太美觀。”
聞言,張一謀點了點頭,道:
“的確如此。”
程臣感慨道:
“我覺得,歷史是需要尊重的,但歷史也不是僵化的。
因為我們就無時無刻不活在歷史的程序當中,也可以說,我們本身也是歷史。
也許,千年以後,我們的子孫也會有講述這樣一段故事:
‘我們的祖先,早在一千年前,就已經強大到可以在自己的祖國舉辦全世界最大的盛會。
也是從那時起,我們華夏的冰鑑造型被改造成為能夠代表我們華夏文明的樂器。’”
……
看重生從華娛2002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