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從華娛2002開始> 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七章 建議 (6 / 6)

“按《說文解字》解釋:

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鼔之以節歌。

在我們華夏的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擊缶。

缶原來就是裝食物和酒水的,這種酒器能夠成為樂器是由於人們在盛大的宴會中。

喝到興致處便一邊敲打著盛滿酒的酒器,一邊大聲吟唱。

所以缶就演化成為土類樂器中的一種,這樣的樂器擊打起來既有氣勢。

同時它還是咱們華夏文明的一個展現,畢竟外國可沒有這個東西。”

聽到程臣的話,張一謀眉頭又開始緊皺。

程臣也沒有打斷他的思考,事實上,後世奧運倒計時的時候,老謀子用的“擊缶而歌”的確讓人印象深刻。

關於缶,最有名的典故是《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述的“秦王為趙王擊缶”那段故事。

張一謀用“擊缶迎賓”的方式作為京城奧運會開幕式序曲,也是取法於古人。

開幕式上,利用現代的聲光電高科技手段,把古代的樂隊演奏進行了重新演繹。

演出的效果的確很驚人,奧運會後有1500個奧運缶進行了拍賣。

而其餘奧運缶由奧組委分送給參與奧運會組織、建設工作的政府部門和機構。

在全部奧運缶中採用樹脂模具成型的奧運缶數量大約只佔10%。

奧運會現場排列在缶陣的外側,當時主要是考慮媒體攝像的效果。

缶陣中間都是大芯板貼面的缶而這種數量最大。

之所以有兩種材質,是因為生產時間太緊急,只好採用折衷的方法。

在奧運會結束前沒有考慮對缶的價值再挖掘,奧運會後進行拍賣前。

組委會和北交所認識到這兩種材質缶的價值差異。

因此在每個拍賣包裡都調劑有“凋刻缶”,數量非常少,更顯珍貴。

所以,作為奏響京城奧運會序曲的古老樂器。

奧運缶既代表了奧運賦予的特殊意義,又代表了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的拍賣直接引發新一輪公眾收藏熱潮……

82中文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