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老規矩,每卷之後總結,並請假一天。
首先,寫青山的時候,最讓自己欣慰的一點是,我今天審視每一卷的收尾,都比過去每一本書更好,這也是這本書努力的方向。
例如離開洛城的時候,基本做到了每個人都有很完整也很精彩的交代,不管是大角色還是小角色,不管是師父姚奇門、世子朱云溪,還是師兄佘登科、劉曲星;還有胡鈞羨、胡三爺、掌櫃。
不像過去那麼倉促。
我把每一卷都當做一個走鋼絲的過程,最後三步永遠是最難走好的,這時候精氣神和耐力都到了極限,最精彩的表演也已經結束,所以總想著儘快把最後三步走完,這樣就可以鬆口氣了。
事實證明,這樣想的時候,最後三步往往走不好。
以前就沒有走好。
在青山開書的時候,我給自己定的最大目標,就是學會如何有耐心的收尾。不止是整本書的故事結局,還有每一卷的收尾。
若放在以往,我肯定會把進宮的過程全部略掉,還會把劉曲星、佘登科放任自流,從此遺忘。
但這次不會了,當我慢下來,我會發現更多要詮釋的細節,我更沉浸在這個故事裡,認真的審視每一個角色,他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迴響。
真是令自己欣慰的進步啊……
其次,在寫第一序列的時候,最大的遺憾之一,是沒寫好178壁壘。雖然在178壁壘用了很多的筆墨,但更多的還是任小粟的個人秀。
那時候的我沒有什麼寫作經驗(當然現在也還是個菜鳥),那時候我沒有去想過178壁壘那群人的堅持到底是什麼,矛盾是什麼,遺憾又是什麼。
他們像是我作品裡稍顯空洞的標籤人物,讓我覺得有點對不起他們。
這一次,雖然用了更少的筆墨,但我認為我真的和固原邊軍站在一起,感受到他們的悲歡與遺憾了。
真是可喜可賀。
再次,這一次嘗試的寫法,再次讓自己在技巧上做加法,在表達上做減法,學著做留白,更書友們更多的想象空間。雖然讓自己有些不適應,但我慢慢的更喜歡現在的寫法。
過去我會把想說的全都說出來,比如直白的告訴大家,生活在激情之後一定會迴歸瑣碎的平淡,邊鎮的功臣回到權力核心時可能什麼也不是,沒人在意你的功勞,你的那些輝煌比不過他們手中的權力。
迴歸到真實生活裡,現在如果評選“武林天下第一”,可能得先看看你有沒有正高職稱、副高職稱,是不是碩士學歷,你是哪個民主派別,你爹是誰。
沒人在意你的武力是不是最厲害,這才是中式恐怖版江湖。
這次,我認認真真的寫了一下進城時的隊伍排序,用這種小事隱晦的表達一下,不再長篇大論的去旁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