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錦徵袍自裁成,桃花馬上請長纓。愧煞世間男兒漢,不敢沙場萬里行。好詩,好詩啊!”李白掛著一臉的激動,用顫抖的雙手托起寫著詩文的布帛,熱淚盈眶的把那首詩文反反覆覆的唸了N遍:“想我李太白,號稱詩中仙,自詡詩文獨步天下無人能及,卻不料竟然不及一個閹哦不,不及一個殘疾人!”
李白感慨未完,一幫學子便已憤慨起來:
“丫丫的,吟詩何如弄刀斧,斬卻賊酋掙功名!老子不幹了,投軍去!”
“貴妃尚有護國志,我輩安敢享太平!大爺的,我也去。”
“功名須得馬上得,青史本是血寫就!哥幾個,趕緊的。”
......
莘莘學子尚且如此,親眼目睹的楊玉環跨馬求戰的長安百姓,自然更是無法淡定。
自打那婆娘一身戎裝露了頭,整個長安便沸騰的如同一壺滾開的水,百姓們報名的參軍的報名參軍,示威遊行的示威遊行,有些許膽大的,乾脆堵了兵部的衙門,強烈要求大唐挺起脊樑,發雷霆之怒,用霹靂手段,一舉滅掉渤海收復故土。
眼瞅著火候已到,姜榜眼趕緊給李隆基提出了建議:‘把番使押送回國,傳達一下大唐的憤怒。’
李隆基早已被眾人的愛國熱情給感動的一塌糊塗,哪裡會拒絕姜榜眼的建議,大手一揮,從龍口裡崩出一個‘準’字。
姜榜眼這番做作,確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當番使走到長安街頭,看著成千上萬的遊行隊伍高舉著各種條幅,呼喊著‘打到東北去,滅掉渤海國’的口號時,當看到長安百姓向他投來的憤怒的想要吃人的目光時,他真的真的害怕了。
害怕到對原本非常敵視的押送人員都感到非常的親切起來,語氣更是柔和的讓人發酥:“兵大哥,這一路要辛苦你們二位了!到了渤海,某一定好好謝謝你們......”
皇宮內,憑欄處,李隆基手扶欄杆舉目遠眺,楊貴妃一身戎裝站在一旁侍奉。
看了許久,李隆基好似想到了什麼,微微一轉身軀:“高將軍!長安人心如此鼎沸,番使此去,渤海國能來歸否!”
“差不多!”姜榜眼揉著鼻子翹了翹腳,努力的朝東北方向望了望:“陛下,渤海國地少人稀,本就不成氣候,莫說征戰,就是我大唐斷了與他們的商貿,他們都會過的朝不保夕,更別說翻臉征討他們了。”
“哈哈哈哈!”李隆基聞言,得意的大笑了幾聲,伸出手指朝姜榜眼虛虛一指:“看不出來,高將軍居然還有這麼一手,不戰而屈人之兵,今日朕算見識到了。”
“哪裡哪裡!”姜榜眼謙虛的躬了躬身子,有意無意的朝楊貴妃靠了靠:“陛下,此次我大唐百姓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全賴貴妃娘娘子不辭勞苦跨馬遊街,以颯爽的英姿鼓舞起了百姓的鬥志,老奴以為,貴妃娘娘才是真正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