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真不是我。”
與此同時。
距離瓊山縣一百二十里外的澄邁縣衙內。
黃舉天盤腿坐在茶案一側,雙手攤在膝蓋上,誠懇地解釋道:
“南下途中,您還特意叮囑過我,不要貿然採取過激行動。
“如今到任不足兩月,我怎會擅自招惹陳家,且不與您商議?”
李景讓輕哼一聲,狐疑的目光在年輕人面上掃了三圈,愣是沒找出半點破綻。
“當日,你去州府面見刺史,為何要在瓊山縣逗留至八月十五之後?”
“深入瓊山縣,瞭解當地百姓的瘴疾情況,為下一步施政做準備。”
“王弘業突然對陳家下手,是否受你影響?”
“此人志在中樞,唯恐治瘴之功不足以助他連升,故而決定懲治地方惡紳,以擴大功勞,與舉天無關。”
“為何又將崖州四百州兵,交予你統領?”
“王弘業見我武藝尚可,且陳家大本營在澄邁,便臨時將州兵交予我指揮。”
“衙役呢?這麼多新人,你是從何處招來的?”
“他們都是漁民,聽聞同村大哥梁家明的經歷後,來澄邁投奔我。”
“書童又是怎麼回事?”
“成亮回曹州冤句報喜後,又奉家翁之命,馬不停蹄趕來瓊州侍奉。”
李景讓沉默片刻,緩緩說道:
“老夫明白了。
“意思是,你在瓊山縣偶遇了書童,以及梁家明同村的漁民,帶著他們回來後,還接管了四百崖州州兵;
“並順便與陳延雷達成一致,除掉陳延風與陳家大翁後,讓他接任家主?”
“正是如此。”
“世上之事,竟有這般巧合?”
“學生運氣向來不錯。例如從長安全身而退,又幸得先生這般貴人教導。”
李景讓一時無言。
隨後深深看了黃舉天一眼,目光復雜難明。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君子看重道義,小人看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