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逸軒在心裡確定了一週後要唱的歌曲,因為還是在上學,所以選擇了校園民謠《同桌的你》這首歌。這首歌在以後也是久經傳唱的經典歌曲,柳逸軒也很熟悉,練習兩遍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解決了參賽歌曲的事情,柳逸軒也沒事情做了,要不寫本小說吧!該寫什麼小說呢?網路小說肯定不行,這個年代誰看的懂玄幻,那隻能寫武俠了《射鵰英雄傳》是金庸武俠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金庸擁有讀者最多的作品。
在前世,你可以不知道人大委員長,可是要是說你不知道金庸,那隻能說明你out了。
金庸可是武俠小說界的大佬級人物,武俠界的泰山北斗,在武俠小說界,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提並論,他可以算得上武俠小說界的第一人!而《射鵰英雄傳》就是金庸“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一部。
本書的發表也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
在前世有一件事被大家引為美談,就是與《射鵰英雄傳》有關。
在當時,《射鵰英雄傳》是緊跟著《碧血劍》之後在《香港商報》上進行的連載,當時此書一經刊載,就引起巨大轟動,時評“鬼神為之震驚”,風頭一時無兩,整個小說界都被《射鵰英雄傳》攻破了。
《射鵰》一路連載,始終喝彩不斷,就連當時聲名逐漸鵲起的另一位武俠奇才古龍先生都忍不住追讀。
不過因為當時他人在寶島,無法購買《香港商報》,為了及時看到更新,古龍不得不請人把每日的更新用電報發給自己。
這件事也成為坊間最為讀者們津津樂道的趣事,《射鵰英雄傳》的龐大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這部小說歷史背景突出,場景氣勢恢宏,具有鮮明的英雄風格,在人物創造與情節的安排上,它打破了傳統武俠小說一味的傳奇,將人物作為情節附庸的模式,堅持以創造個性化的人物形象為中心,按照人物性格的發展需要,以及其內在的可能性,必然性來設定清潔,從而使這部小說達到了“事隨其人”而卻真的美境。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都是金老爺的經典書籍,現在的金老爺子還在寫書劍恩仇錄呢?射鵰三部曲還沒有寫,自己可以寫出來!單論作品成熟度和完整性,《射鵰》可能在金庸先生所有作品中未必能穩列前五,但若論普及程度、讀者人數,絕對是穩居第一!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射鵰》是金庸大江湖的普及讀本。它讓世人第一次見識了什麼叫江湖,大大的見了一番世面。在以往小說中,江湖是一個與“廟堂”相對立的晦氣所在,反朝廷幫會和賣藝的草臺班子。而《射鵰》裡的江湖猶如一縷清新的風,吹去了往日腐舊的氣息。
說做就做開啟自己的電腦開始碼字。
書名《射鵰英雄傳》
第一卷第一節第1章風雪驚變
錢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無窮無休的從兩ZX路臨安府牛家村邊繞過,東流入海。江畔一排數十株烏柏樹,葉子似火燒般紅,正是八月天時。村前村後的野草剛起始變黃,一抹斜陽映照之下,更增了幾分蕭索。兩株大松樹下圍著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幾個小孩,正自聚精會神的聽著一個瘦削的老者說話。
那說話人五十來歲年紀,一件青布長袍早洗得褪成了藍灰帶白。只聽他兩片梨花木板碰了幾下,左手中竹棒在一面小羯鼓上敲起得得連聲。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