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天時間,冷飲廠的第一車間,第二車間,第三車間全部換上了頂級的全自動生產線。每條生產線都配有獨立的吹瓶機,噴碼機以及六條輸送履帶。
陳豔麗為了保證生產質量,提議把原本第四車間和第五車間的冷飲機全部淘汰,改成水果材料半成品加工車間。江洋想都沒想直接同意,並且專門讓周浩配合陳豔麗的工作,替她掃平關於車間整改的障礙。
事實證明,陳豔麗的建議是正確的。
有了半成品加工的水果,氣泡飲料的生產瞬間事半功倍。
如此一來,冷飲廠的產能可謂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十八條履帶源源不斷的向外運輸一箱箱的成品飲料,車間產能單日正式突破兩百萬瓶。
雖是深秋,車間裡的溫度遲遲不下。
老罐頭廠的廠房建設的很簡陋,或許當時為了節省成本,把磚料和沙子換了很多麥草進去,太陽一照,就像是一塊吸熱板,把溫度通通吸收進了車間裡。
之前產量沒那麼大,工人尚且吃得消。現在突然之間增加那麼大的體量,工人們忙碌的不可開交,熱的是大汗淋漓,工作服都溼透了,恨不得能擰出水來。
江洋見狀如此,立刻吩咐徐志高道:“在車間裡安裝空調,十個解決不了問題,就來一百個。”
隨後便聯絡到了白承恩,直接要了一百臺空調,全部是最大功率的那種,立式的四十臺,掛壁式的六十臺,考慮到公司所剩的現金不多了,江洋一分錢都沒有付給白承恩,只是輕飄飄的留下記賬兩個字。
畢竟自己幫魏家合作著家電的生意,謀點私利也在情理之中。
況且,這筆錢他又不是不給,晚一些給而已。
從江洋說了要給車間裡安裝空調,一直到所有的空調安裝完畢,僅僅用了不到半天的功夫。
上午工人們還在遭受悶熱的煎熬,下午來上班的時候,整個車間裡已經吹滿了冷風。
工人們紛紛表示老闆是個實在人,說到做到,從不吹牛和拖沓。
旭日集團的試運營訂單下來了,第一批要貨20萬箱,全部都是氣泡飲料。
按照一箱24瓶的規格,就是480萬瓶飲料。
江洋在辦公室認真核算了成本,氣泡飲料要比冷飲的成本高上一些。
&nl飲料按照1毛錢來算,瓶胚5分錢一個,蓋子1分,標籤、人工、水電、機械損耗等雜項算5分,總共成本大概在2毛1分錢一瓶。
由於發往旭日的貨物,運費由他們來承擔,所以江洋無需考慮運輸的成本。
跟旭日集團簽訂的合同是5毛錢供貨,也就是說,這筆訂單裡,每瓶就是將近3毛錢的利潤。
480萬瓶,利潤大概在140多萬。
江洋很清楚的知道,這只是旭日集團的試運營階段。一旦他們的連鎖店賣的好,那麼接下來的訂單不僅會加大,而且會源源不斷的朝這邊訂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