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再拖延自己十天半個月生產不了,冷飲廠就徹底廢了。
思來想去,江洋還是決定自己下來親自解決這個問題。
此時天色已近傍晚。
昏黃的陽光灑在鄉間的小路上,江洋和蔣二狗開著摩托車飛馳而過,引得行人駐足。
蔣二狗家在福樓村,算是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村子。
由於這裡貧困落後,用紅磚打半圈基礎,上面糊滿泥巴,頂上用樹樁搭建起房梁,博瓦片跟河裡的紅泥塗抹均勻,就算是個房子了。
這種房子,也就是常人所說的土屋。
恰恰就是這種房子,陪伴這裡的百姓渡過一個又一個的春夏秋冬。
老百姓的智慧是值得歌頌的,特殊的構造使得這種房子不僅可以遮風擋雨,並且達到了冬暖夏涼的作用。
十月的天氣很怪。
白天的時候異常炎熱,到了夜晚又會很冷。
村民們大多買不起玻璃,用塑膠紙紮住視窗,在泥土牆裡打洞插釘,兩條麻繩交錯而過就成了窗戶。
江洋放慢了摩托車的速度,發現此時很多戶人家正在開始燒火做飯。
柴火在灶爐點燃,裊裊炊煙飄飄然騰空而起。
樹枝燃燒的味道與雞鴨牛羊糞便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竟然沒有絲毫的臭味。
這種特殊的味道給人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安寧與祥和。
“大哥,那戶門口有豬圈的就是我家了。”
順著蔣二狗的手指,發現不遠處有個籬笆圍起來的院子。
籬笆樹枝也就半米多高,幾根木棍穿上麻繩做成的門。
門口用木樁圍城了豬圈,圈內三頭白底黑花豬。
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小女孩提著木桶往食槽裡倒著類似於粥一樣的物體,還冒著絲絲的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