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是疾風知勁草,烈火鑑真金。這寓意用人之道,有著點題之意,他是想借這個字表示自己的愛才之心,以及鑑才之心。
丕卿想告訴江洋,這國a的大門,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只有風大了,才知道哪根草是紮實的,只有火大了,才知道哪塊金子是真的。進來了這個大門,也要在實事上見真章,驗一驗你江洋到底是真金子還是水貨。
若是第一幅字是因,那麼後面一副就是果。
所謂“琴瑟和鳴”,無非就是想告訴江洋,只要經得住考驗,那麼他的未來將在這個大門內暢通無阻,前途無量。
因是過程,果便是回報。
丕卿詢問江洋喜歡因還是果,更是想驗明這個人的心意。
而江洋的回答是他沒有想到的。
用一幅字,表明了他的心意。
樹欲靜,而風不止。
這樹或許指的就是他自己,至於這風就說不好了,但從江洋的反應來看,或許這風指的是他丕卿,或許是司海,又或許是整個國a的大門。
丕卿何許人,自然不能被江洋拿到上風,於是再拋難題。
他在字跡的收尾抓到把柄,說他江洋的心不靜,自然是要打破這個命題。
而江洋更是沒有理會他,將話題嚴絲合縫的接了回去。
他是在用這種方式告訴丕卿。
一碼歸一碼,凡事要就事論事,不能混為一談。
從字臺移步茶臺,是丕卿提出來的。
寓意從故地換新地,地方不同,一切可以翻篇了。
為了試探,丕卿再提安嵊森。
不料江洋的一句回應,讓丕卿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這個人。
他也再提了剛才之事,並且告訴丕卿,就算換了一個地方,剛才的問題也沒有結束。你丕卿不再繼續,但我江洋也要繼續,更是要回答了你第二個問題。江洋提到了智取威虎山,就是在提安嵊森之事,更是在對丕卿點題。
他又說:因為心不靜,是回答第二個問題。
這是在告訴丕卿,我的心不靜,是因為你造成的,更是因為安嵊森造成的。
從入門到現在不過短短十分鐘的功夫,兩人不過幾句話,已經是打的天崩地裂,較量了數十個回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