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返1998> 第1567章卜克思的頂層設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67章卜克思的頂層設計 (2 / 3)

所以在2005年的美國,75%的年輕人都向往紙醉金迷的生活。

他們對豪車豪宅和各種奢侈品有著無窮無盡的幻想。

大多數年輕人看起來開著數萬美金的車子,住著十幾甚至幾十萬的房子,全身穿著名牌,但是他們的存摺裡和銀行卡中連幾百美金都拿不出來。

這種思維倡導的灌輸下,讓西方每一個年輕人都沒有「存錢」的概念。

事實而言,他們根本存不了錢。

「月光族」,成為了西方世界在這個時代中的標籤。

不僅如此,幾乎每一個年輕人都在銀行揹負了高額的貸款,並且還要繳納高額的稅收。

他們無法放下自己手中的工作,哪怕僅僅一個月。

因為這僅僅一個月沒有薪水,將讓他們面臨無法償還自己的各種貸款和稅務。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私人破產」在這一年的美國成為了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

而「我破產了」這

句話,也順應了整個時代的潮流。

甚至於後來很多西方的電影電視劇中也出現了這個詞彙,如西方最經典的電影《當幸福來敲門》。

如此一來,美國的絕大多數資金幾乎全部都在「市場」上流通,而受益最大的,自然是控制美儲的先鋒、道富和黑石三巨頭,以及三巨頭背後的各大頂級家族們。

與西方資本世界相反。

東方人類的教育方式和思維方式,以及文化方面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尤其是人性方面。

以華夏舉例,在經歷過一個極度貧窮的時代後,絕大多數的人類都體驗過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飢餓」和貧窮讓他們學會了動物的生存方式。

當自己沒有那麼飢餓的時候,可以把當下的食物挖個坑儲存起來。

等到飢餓卻找不到食物的時候再拿出來進食。

有詞彙是這麼形容的:防患於未然。

所以在華夏60年代初至80年代的這群人中,大多喜歡存錢。

省吃儉用,也要把自己的資產和財富儲存在銀行中。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