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境內那些企業把工廠遷入新特區,僅僅在新特區釋出這個訊息的第二天,就已經有大量的企業老總、總裁、部門經理類的前來考察。
釋出訊息的第三天,這些人員已經開始去新特區***,跟相關負責人洽談關於土地、建廠、以及新特區***正策方面的實際問題。
一週後,土地的紅線規劃好。
第十天,大型機械和工人就已經進場,華夏境內大批次的流水線和裝置就已經運入新特區境內。
經過這一個多月以來的發展,從高空上看去,那些工廠的基本輪廓已經依稀可見了。
該挖的挖,該平的平,粗大的白線和紅線在土地上畫了出來,這都是那些國內的巨型企業根據自己工廠的要求,由設計師早早的提供了圖紙。
跟國內的工廠一模一樣,照著葫蘆畫瓢。
時間上倒是節約了非常多。
值得一說的是,新特區除了把原本所有的東西拆了重建,還保留了老、緬、泰三國的一些本土特色建築。
如寺廟,歷史遺留的古屋,又或者是老街之類。
簡單翻新一下,倒是成了不錯的步行旅遊勝地。
最起碼可以供遊客在感受了高樓大廈的喧囂以後,可以在新特區內看一看關於異國文化和風情,以及購買一些紀念品。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當新特區的那些步行街經過簡單翻新以後,竟是受到了太多國家的一些小老闆的歡迎。
關於在新特區內成立公司,企業,工廠類的大老闆倒是都在觀望,那些想開一些簡
單店鋪,投資些小買賣的老闆們則是一擁而入。
興奮。
多半是來自華夏,韓、老、緬、泰本地,或者是東南亞周邊國家的一些小商人。
當然也有不少跟著國企來到東南亞,對這裡比較熟悉的那些工人們。
以礦上的工人以及修路的居多。
新特區給出的店鋪招租很便宜,一間50平米的小商鋪,年租金也只不過是10000左右。
泰銖。
沒有使用美金,沒有使用人民幣,更沒有使用其他國家的貨幣,而是選擇了在東南亞通用最廣泛的泰銖。
至於為何選擇這個幣種去結算,江洋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在新特區內,所有的貨幣互相兌換都是正常的,只有美金被拒絕。
也就是說,很多國家的人來到新特區以後,美金是花不出去的,也沒人可以換成其他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