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普通消費者的大資料,藍鯨的野心顯然不僅僅是猜測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而是要真正的控制整個市場。
也就是說,藍鯨要做的是在一個消費者剛剛有消費慾望的時候,就把合適的產品推送到他們的面前。
甚至是在他們的賬戶上剛剛有了一筆金錢,還沒有消費念頭的時候,藍鯨會透過一些方式誘導他們進行消費。
因為藍鯨的大資料,要比他們自己還要了解他們自己。
因為藍鯨的大資料,要比他們自己還清楚他們此時此刻最需要什麼。
藍鯨這一步棋,除了賣東西以外,還有一個真正的目的。
那就是把整個市場的「資料」進行資料化。
說白了,消費者在藍鯨看來已經不是一個個的人,而是一堆資料,換句話說,這些都是行走的「機器人」。
這些行走的「機器人」都是可以透過資料去分析的,透過大資料去推測他們大概在近段時間內可以產生多少價值。
就像是打遊戲副本那樣。
藍鯨資料庫裡的消費者,就是藍鯨整個運營體系養下的「怪」。
透過資料分析後,就可以看到這些「怪」被打了以後,可以掉出多少金幣那樣。
全都是透明的,且是有規律的。
而目前,唐人訊控的資料分析庫已經做到了非常準確的看到總共養了多少隻「怪」,多少隻近期可以爆出大量金幣,有哪些怪爆出的金幣比較少,甚至爆不出金幣,還有可能成為風險。
那些可以爆出金幣的怪,自然是收入與還款情況比較好的人群。
至於那些爆不出金幣,甚至有風險的怪,藍鯨金融則會透過技術部門,根據他們的收入以及銀行的訊息進行調整,把各種授信的額度減小,把壓力增加。
直到這些怪可以爆出金幣,產生收益為止。
同樣的例子,那麼這些去跟藍鯨金融貸款的企業就是一個個的「o」,因為他們的收益高。而那些普通的消費者和客戶就是小「怪」,相對而言收益也是比較低的。
但這些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唐人訊控可以透過資料去分析最近3天,5天,1周,甚至最近半年以內的收益,以及風險。
可以判斷出盈利與風險是否成為正比,收入是否能覆蓋虧損,更關鍵的是,可以用小「怪」們爆出的金幣,去飼養更多的「o」,讓利潤在透明化的控制下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最關鍵的是,這些所有的資料,將大大增加了江洋與葉文青在資本市場上角逐的籌碼。
如果說葉文青從股票市場洗錢,靠的是控制市場風口,控制資本市場的動態和走向,那麼江洋現在做的也是同樣的事,甚至要比葉文青做的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