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日酉時(晚上九點),渡河攻城的三萬外番遼民被寧遠守軍擊退。
火攻之後,守軍又用紅夷大炮轟擊城下潰軍。
終於,東岸中軍大陣傳來鳴金聲,倖存的開原軍民立即如潮水般往東退去。
祖大壽派出精銳家丁,縋城而下,追殺潰逃敵軍。家丁們揮舞腰刀砍殺後面那些落單的外番遼民,從甕城一直砍到河對岸。
直到近衛軍火銃響起,十幾個殺發性的家丁被擊落下馬,剩餘家丁才戀戀不捨退回城牆。
天黑後,城下熊熊燃燒的楯車、鉤梯、填壕車,照亮了半個寧遠城。
燒焦的屍體發出令人作嘔的腥臭味,引來一群群烏鴉,千萬只大鳥在遍地屍體中從容不迫的進食。
被外番遼民遺棄的攻城器械堆積成山,一眼望不到盡頭。
家丁退回城牆下,用棉花、火藥等物將開原軍遺棄的戰車、楯車、鉤梯全部焚燬。
西北風呼呼的颳著,彷彿在述說戰場的悲涼。
是夜,淒厲的竹笛響徹寧遠戰場。
不知演奏者是城內守軍還是對面的外番遼民。
笛聲嗚嗚,如泣如訴。
隔著道淺淺的護城河,幾萬人都在靜靜聆聽。
入夜後,天空落下灑紛紛揚揚的米粒,雪花越下越大,很快把遍地屍體覆蓋。
遼西原野變成白茫茫一片,寧靜之下,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
平遼侯下令各部統計傷亡人數,很快得知,最後撤回東岸的遼民外番不到兩萬三千人。
也就是說,首日鏖戰,開原便損失七千多人。
守軍戰力比自己預料的要更頑強,劉招孫暗暗慶幸,慶幸留有後手。
若是不顧一切帶著這幾十萬人硬剛上前,怕是要碰的頭破血流,最後慘敗而歸。
除了人員損失,攻城器械損失也很嚴重,楯車鉤梯等作戰器損失過半,又要重新打造。
各部落、牛錄都有傷亡,蒙古、建州傷亡尤其慘重。
鑿城失敗後,困在楯車中被燒死的牛錄額真就有十多個。
劉招孫擔心,這些新近歸附的外番會不會就此崩潰。
他連夜召見杜度布林杭古兩人,讓兩位心腹儘快安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