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這些人也是可惡,全都殺了。”
劉招孫微微搖頭,用鐵臂手拭去刀刃血跡,將苗刀收回刀鞘,抬頭對一眾縴夫道:
“本官乃開原總兵劉招孫,此次入京獻俘,奉皇上之命前往遼東殺韃子,地上死的這兩個,阻撓大軍運糧,都是建奴細作,已被本官殺了。爾等受人蠱惑,本官不治你們的罪!”
旁邊康應乾眉頭微微皺起,望向劉招孫的眼神也有些異樣。
劉總兵變得有些陌生,和他平日所見有些不像。這般殺伐決斷,彷彿變回了當初夜襲鑲藍旗時的劉把總,不過彷彿哪裡又有些不對。
劉招孫沒注意到康應乾眼神,揮手讓戰兵退後,徑直走到縴夫面前。
一些膽大的縴夫抬頭望著這個殺氣騰騰的青天大老爺,看他剛才殺那兩個青皮就像殺雞似得,立即覺得自己膝蓋有點打彎,又準備跪下,在劉招孫目光逼視下,這些人才勉強站直身子。
劉招孫大聲道:
“你們在這裡拉縴,吃得飽飯嗎?”
這話也是明知故問,去年北直隸強徵收兩成遼餉,要了百姓老命,今年趕上乾旱鬧春荒,京畿一帶的農村,已經死了很多人。
那些離河水遠的村子,田地荒蕪,百姓都已經跑光。
村裡俊一點的後生,要麼揮刀閹了自己,跑到京師撞大運,爭取能入宮做事。
要麼跑到運河碼頭,做個縴夫,辛苦拉縴只為掙得一碗白粥續命。
縴夫源源不斷湧入,可是漕船上的活計卻是很少,最近北方不太平,好多船都不敢過來,機會便更少。
往往幾百個人爭奪一根纖繩,縴夫之間的競爭殘酷而血腥,經常會因為搶活兒打出人命。
那些瘦弱的縴夫,只有被淘汰或變成流民。
站在劉招孫面前的這群縴夫,個個面黃肌瘦,很多人連褲子都沒穿,站在風中瑟瑟發抖。
如果沒有劉招孫的出現,不出意外,他們中很多人會淪為流民,墮入魔道,最後要麼殺人,要麼被別人殺死。
就像劉招孫昨日在順天府官道上遇到的那些人。
“有願意隨本官去遼東殺韃子的,站出來一步。”
劉招孫目光掃視周圍,一幅幅瘦骨嶙峋的身軀,腦袋低垂。
“去遼東當兵的!能吃飽!每月二兩餉銀!三鬥米!”
話未落音,縴夫中便響起一片議論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