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書單!
……
……
盧金波是一名網路寫手。
1996年底,華夏剛剛開通各地的資訊港,一般的民眾還不上網,但是上大四的盧金波在西安的鐘樓第一次看到了什麼是網咖。
97年畢業後,盧金波去了房地產公司,在單位無所事事的他,進入網路,然後發現了金鏞客棧。
於是盧金波以“李尋歡”為名活躍在金鏞客棧,並嘗試著寫下《迷失在網路中的愛情》。
他成了華夏網際網路第一代網路寫手,專攻愛情小說。
盧金波和唐吉訶德沒有見過面,沒有說過話,可是在金鏞客棧,兩人卻神交已久,是知己。
天塹一般的地理位置在網際網路上毫無意義,一群金鏞客棧的寫手為了心間的文學夢,相互交流、相互討論。
對於那個空白寫的狗屁愛情小說,盧金波不屑一顧。
盧金波覺得自己寫的愛情小說不敢說出類拔萃,但在金鏞客棧一眾寫手中卻也是鶴立雞群。
直到他看到唐吉訶德的這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
盧金波是一口氣讀完《那些年》的。
他看故事喜歡那種一氣呵成的感覺,如果斷斷續續的連載,他一般是不會看的,因為那會影響故事的流暢性。
讀完《那些年》之後,盧金波沉默了。
他點燃一支菸,深深的吸了一口,任由尼古丁的味道在胸腔中翻湧,刺激,乃至整顆心都被一種酸澀包裹。
他想到了當初喜歡的那個女孩。
她,還好麼……
呼了口氣,盧金波的眼神重新變得清明,成年人的世界也許沒有那麼多的傷春悲秋,但卻無疑有一種叫做情懷的東西。
他開始敲打鍵盤,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書寫的很流暢,一口氣讀完,是那麼的真實感人,毫不做作。
也正是因為這份單純的普通,才讓人倍感親切。
我們年少時也是一樣,總會傾向於喜歡班上那個長相秀氣成績又好的姑娘,然而往往都同樣地無疾而終。
小說裡的每個片段都能讓人想起屬於自己的那份回憶,上課,考試,遞紙條,竊竊私語,年少時的輕狂張揚,得知成績時的喜悅,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真實,像極了自己的昨天。
唐吉訶德把我都帶回了那一個只屬於自己的青春年少,即使當時是苦澀難過,但是現在回味起來都不會有一絲後悔。
而小說不再是小說,而是一部好看的真實記錄。
我以為我會哭,然而其實並沒有,但這並不代表它沒有徹底打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