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傘和尚的資訊裡,他自我介紹說是《新京報》的編輯,上網看到《悟空傳》後,驚為天人。他想問問唐訶的《悟空傳》是不是自己寫的,版權還在不在手中,有沒有出版的打算,能否讓《新京報》登載《悟空傳》,稿費什麼的都好說。
看完資訊,唐訶的眼睛頓時一亮。
這幾天閉門不出,唐訶其實已經把《悟空傳》完成了。
原本計劃用《悟空傳》向母親證明自己的才華,上不上大學自己都能獲得成功。可惜那天晚上的搪塞,讓唐訶的打算一時落空。
繼續寫《悟空傳》,一方面是抒發自己的憤懣之情,另一方面卻是唐訶並沒有半途而廢的習慣。所以,他今天才會繼續在金鏞客棧上上傳《悟空傳》。至於找出版社出版《悟空傳》,他現在哪還有那心情。
誰知現在竟柳暗花明。
打傘和尚的資訊給唐訶提供了一個靈感,一個解決自己困境的方案。
唐訶知道再有兩年,國家就會大力發展高校教育,大學擴編擴招,甚至民間資本也會進入這一領域,三本大學、民辦大專開始氾濫,導致後世大學生氾濫,只要想上大學就一定能上大學。
只是這樣的結果就是讓大學生們一畢業就失業,大學讀完不得不繼續考研考博,然後研究生不如狗博士生滿地走。這一切已經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雖然1997年高校政策未變,但是有些渠道其實早已存在,比如給高校掏贊助費,比如花錢打點關係……
如果把《悟空傳》賣出去……
自己不就有錢了嗎?
有錢害怕沒有大學招收自己嗎?
唐訶開始刪除簡訊箱裡那些沒用的資訊,再然後他就又發現了一條很有意思的資訊。
唐吉訶德老師您好,我是《今古傳奇》編輯陳青梅。我雜誌於1981年創刊,始終堅守“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大眾意識、時代精神”的辦刊宗旨,堅持“傳奇而不離奇,通俗而不庸俗,普及而不低階,有趣而且有益”的辦刊格調,經過這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已經成為全國大型文學期刊之一。目前您在論壇上連載的《悟空傳》非常適合我雜誌社的刊登格調,因此我冒昧向您約稿。希望您能夠授權《今古傳奇》刊登您的作品《悟空傳》。
唐訶有些驚喜也有些意外。
他真沒有料到才短短几天時間,竟然有兩家紙媒想要刊登自己的作品,這放在後世簡直無法想象。
什麼時候網路文學被傳統媒體這麼重視了?!
這卻是唐訶對現在的華夏網際網路還太過懵懂。
1997年之所以被後世成為華夏網際網路元年,是因為這一年華夏網際網路才真正的進入了民間。
而這個時期能夠上網的人都是些什麼人?
都是對網際網路感興趣的一群人,而且這群人還是有錢階層、精英階層。
要知道就算是後世的馬清揚此時也將網際網路英譯為英特乃特網,猛一聽還以為是說國際歌裡的“英特納雄耐爾”呢。
在大多數精英的眼中,網際網路其實就是另外一種新媒體,《悟空傳》只不過是把小說免費釋出到這種新媒體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