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流冷笑出聲,傾力撼出一拳,重重打在佛像上。
佛像巋然不動,湧出磅礴煞氣,形成一道猩紅瘮人的巍峨法相。
天地間忽有嫋嫋梵音。
原來這尊陰神竟是即將成佛。
瑰流猛然抬頭,怒不可遏,“滾你孃的成佛!”
他猛然拉開一道拳架。
自身體為中心,層層氣流激盪。整座寺廟,地面撕裂,聲聲如炸雷。
大髯刀客猛然轉頭,看向漆黑某處,眼神驚疑不定。
好強大的氣息,這小子是品秩武人?
瑰流醞釀拳意,緩緩打出一拳,看似輕若飄絮,卻一拳打散撲面襲來的煞氣。
此拳架來自於武學孤本《耄耋習拳錄》,撰寫之人境界不高,一生練拳,不曾入品秩。可這本書的拳法宗旨,可謂壯哉千古。
瑰流緩緩遞出一拳又一拳,不同於先前那傾力一擊的霸道,每一拳都柔和平淡,拳意流淌如涓涓細流,不求攻勢,只是將那尊法相天地的攻擊打散。
那畢竟是一尊即將成佛的陰神。瑰流有時候拳意稍有凝滯,便會被抓住弱點,然後被傾力痛擊。
本就身負重傷的他,寧願硬扛,也不願打斷愈發入神的拳意。
所以他胸口血肉綻開,鮮血淋漓,觸目一驚的一大攤。
一拳又一拳接連遞出,打在磅礴煞氣中,如同滴水入江湖,僅是泛起小小的漣漪波動。軟綿綿的拳力,毫無氣力可言。
一拳兩拳不行,但如若無數拳呢?
仔細看,原來瑰流每一次緩慢出拳,都是悄悄在佛像周圍佈下拳力,這些緩緩流淌的掌力逐漸凝聚彙集,逐漸形成一股氣象。
這便是《耄耋習拳錄》的拳法宗旨,不在於出拳有多快,不在於出拳有多猛,而在於能夠出多少拳,能夠走多少路。
前代王朝的江湖,一個七十歲老人邁著顫顫巍巍的步子,每一步都是打拳而行,即便一拳打出去需要好久,甚至十拳都比不得別人打出的一拳,但是遊歷江湖路程的天高水遠,他沒有少打一拳。
他打拳走過名山大川,打拳仰望過摩崖石刻,打拳看過五嶺春明,打拳走過北風凍原,最後,他打拳走到一處消逝了的山村。
在那裡,他碰見了一個人,一個憑藉一己之力讓整座江湖都抬不起頭的人,天下至高拳師,天下第一人。
遊歷江湖數十載,每一步都是緩緩打拳而行,他終於迅猛打出一拳。
一個練拳一輩子仍只是三品的年邁老頭,即便用盡全身力氣打出一拳,又能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