綰綰領軍出征,王曉光並沒有跟隨,甚至連他的本體人皇鏡也留在了靖王宮內,沒有被綰綰攜帶在身邊。因為十幾萬大軍的血煞之氣,根本不是他能夠承受。
另外,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人皇鏡的影響,現在的王曉光越發不願呆在人皇鏡之外,除了偶爾出去望望風,其他大部分時間都停留在人皇鏡中潛修。
成為靖國的國器,他對人道寶術,社稷天下的領悟越發精深,從一開始的入門,到小成,甚至是大成。在靖國國運,以及數百萬的民意加持下,每時每刻都在飛速的前進。
並且這一個速度,隨著靖國地盤的加大,人口的增加,還在持續的提升,遠遠沒到極限。
可惜,他心裡很明白,無論是靖國國運,還是人道寶術社稷天下,都是無根浮萍,依託于靖國強大的基礎上才能發揮,拋開這個因素,他還是一個小小的法寶。
萬般偉力終需歸於自身,外力在強大,始終不是自己的,唯有本身力量提升,方是正途。
因此,王曉光並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社稷天下上面,而是不斷參悟天雷寶術,希望能夠領悟雷霆真意。
也不知道是否是因為國運的緣故,他對於降靈寶術,天雷寶術的領悟也快了不少,整體實力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這也是為何他一直躲在人皇鏡中修行,不願出現的原因。
除了對寶術感悟之外,短短不到三個月時間,他本體消耗的神力已經補充滿,每天都有幾百的神力入賬,讓他感覺小日子挺滋潤。
此時,王曉光一臉嚴肅,端坐在本體人皇鏡之前,任由體內神力不斷的流逝,始終沒有絲毫波動。
人皇鏡中,一幕幕畫面不斷閃過,有山川沼澤,有草原荒野,甚至還有村落城鎮,縣郡大城等等不一而足。
這些畫面往往一閃而過,若非王曉光非同凡人,恐怕根本捕捉不到蹤跡。
“難怪沒有人能找到驚雁仙宮,按照這樣的情況,能找到才怪。”
良久之後,當畫面中的景象消失不見,王曉光也不得不放棄,略帶嘆息道。
他利用人皇鏡追尋驚雁宮的軌跡,已經初見成效,可惜驚雁宮在虛空中的移動速度太快,就算查探到蛛絲馬跡,也根本沒有一點作用。
更讓他感到無語的是,驚雁宮依附於整個大唐世界,所以他在整個世界不斷移動,而非僅僅是中原大地。
他藉助經過國運感知虛空,也僅僅是能在靖國國內追尋驚雁宮的蹤跡,一旦它出了靖國國界,那就沒有了一點辦法,這也是為何人皇鏡中畫面消失的原因。
如今他只能寄託於原著所言,驚雁宮每隔三十年,就會出現停頓,甚至開啟通道。否則就算綰綰統一整個世界,他追尋到驚雁宮的蹤跡,也沒人能跟得上它的移動速度。
除非是他能預測出驚雁宮的移動軌跡,在驚雁宮出現的某個節點上,打破虛空,將其逼出來。
無論哪一種,都不是一個小工程,都需要不斷地推演計算,否則世界這麼大,想要尋找驚雁宮降臨的地點,難度不亞於大海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