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朋友就說:“人間三樣苦:打鐵、拉縴、磨豆腐。體力勞動最苦的是拉縴。
可眼前的縴夫們放聲大笑,唱歌的男子臉上洋溢著喜悅和得意。雖然忙碌,卻那麼鮮活生動。很難和黑暗統治與剝削壓迫聯想在一起。
有許多縴夫拉縴的時候是不穿衣服的,暮春、夏季、初秋等溫暖的時節多是光著身子,即使面對大姑娘也是泰然自若。可是瑤姬哪裡見過這種場面,頓時面紅耳赤,招雨幡突地從手中脫落,摔倒了礁石上,從旗杆處段成兩半。
招雨幡是瑤姬行雲布雨時的法器,眼下是不能用了,看來只能找戶人家修理。
當瑤姬再次聽到這熟悉的號子聲,就知道是送貨的船來了。
和縴夫相處久了,彼此都熟悉了,話也多了起來。瑤姬問他們拉縴苦不苦。一位老縴夫指著岸邊的小路說:“你看看這條路就知道了,這都是我們用腳磨出來的!“他說的路,是江邊岩石上的小路,光亮油滑,石上凸出的部分被磨光了,凹下去的部分也被磨平了。
她隱隱明白他們這裡,如此地原始質樸,又如此地潑辣熱情。
瑤姬一般在江邊走,都喜歡走公路,不願走這小路。雖然走小路近些,但太光滑,不好走。因為,這是縴夫的路,只有他們走得來。
瑤姬看到這光亮的小路,不由的想起魯迅先生的那句名言來: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縴夫們要在岩石上磨出這條路,得用多長時間啊。
一棟棟竹樓依著山勢搭建,背面靠山,正面臨水,此時家家的屋頂上都飄著炊煙,正是勞作了一天的人們返家時。
因為瑤姬與眾不同的衣著,頭上帶著桃花冠,還扛著一個比自己大一倍的招雨幡搖搖晃晃,牽著黃牛的老人笑眯眯地打量她,揹著草籠的兒童也笑嘻嘻地偷看她。
一個扛著鋤頭的白鬍子老頭含笑問:“姑娘不是我們寨子裡的吧?”
瑤姬笑著點頭,問道:“這裡是能修法器嗎?”
老人熱情道,“劉鐵匠家能修,他可是我們寨子的大牛,走,爺爺帶你去!”
瑤姬笑著說:“好的,那就謝謝……爺爺了。”
老人可不知道瑤姬已經幾百歲,微笑著接受了瑤姬的敬稱,帶著瑤姬到劉鐵匠家裡去。
此處交通閉塞、山巒疊嶂,高低起伏的山脈形成了立體性的氣候,山腳的人酷熱難當時,山頂的人可能要圍在火塘邊才可以抵禦寒冷。
正值盛夏,山腳下酷暑難忍,再加上瑤姬扛了一路的招雨幡,早已香汗淋漓,瑤姬脫去厚重的宮服,只穿著輕薄的紗衣,在高大的喬木下乘涼,等著劉鐵匠給自己修招雨幡。
“別來無恙啊,神女。”
隱隱約約地聽到人說話,她抬起頭,除了樹上的幾隻麻雀,竟然還有一個人。
只見一個年輕男子,穿著青衣,臉帶著銀色面具,微微上揚的嘴角顯得輕佻,他椅坐在粗壯的樹幹上,看上去又很是端穆。
化成灰瑤姬都認得這個王八蛋,這不就是那天殺的於兒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