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睡覺前我一閉上眼睛就是這種聲音,她一直的叫啊叫,不管我怎麼讓她停下,她都永遠不會停下。”
“你意識到她發生了什麼事嗎?”
“我知道她在遭受著強烈的痛苦,而我一旦出聲,下場只會與她一樣……”
當邱田記錄完最後一個字,在劉雯萱失蹤的那個晚上發生的事,已經有三個人說出了自己視角的經歷。
他們的講述中,有重合的地方,也有不符的地方。
究竟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現場勘查。但那個李斌和方慧都提到的腳步聲又究竟是怎麼回事?
“幽靈供述?什麼意思?”病床上的未可心好奇地問道。
李楠合上書,外面的天色已經暗了,模模糊糊間像風雨欲來。
“幽靈供述,用比較易於理解的話來解釋,指的是被測者在供述的時候,內容裡出現了一個幽靈。”
打個比方來說,某地發生了一起搶劫案。這起案件中的關鍵人物是一對兄弟。他們聲稱自己一開始沒有搶劫的意圖,被害者受傷也並非他們所為,他們只是偷拿了一些錢罷了。
而受害人的傷口是因為從一旁冒出一個兇狠的歹徒稱與受害人是仇家,早就看其不順眼,所以從背後捅向受害人,隨後扔下刀,溜之大吉。
一切發生的太快,連他們都驚呆在原地。
在這裡突然出現的仇家就是故事中的幽靈。之所以稱為“幽靈”,就是很難判斷這究竟是為了逃脫罪責編出來的人物,還是因為真的有那極少的可能性確有其事。
通常來說,幽靈都出現的非常突兀,甚至讓人在聽到的第一瞬間就覺得很懷疑,怎麼會有這麼巧合的事情呢?
在辦案或者是測謊的過程中,任何的細節都不容忽視,更不能想當然。所以哪怕極微小的可能性,也要仔細核驗。
“這好像是我原來上課遲到,就編造說是因為發生了一起車禍那樣。明明很不切實際,但正因為如此,反而讓人將信將疑。”
李楠平常很少跟行外人聊測謊的細節,但今日在看書時還是忍不住多說了幾句。
與未可心的談話,讓她感到放鬆。
為了打發時間,未可心拜託李楠拿來了一臺膝上型電腦,這樣她就可以繼續上網瀏覽資訊。
她默默記下了李楠所說的話,在網頁中搜尋了一會兒,發現破解幽靈供述一個關鍵的方法便是完整的邏輯鏈以及證言之間的相互印證。
換言之,如果某個情況在不同證人的證詞中都有出現,那麼證詞的可信度會增加。
“對了,你覺得劉雯萱的這起案子會是誰做的?那次對你弟弟的測謊有沒有什麼線索?”未可心小心翼翼地問。
有一點我很在意。李楠說到,他曾提到過在工地上,也出現了一個“幽靈”。
《方慧的日記》
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我想一切或許是一場錯覺。我的好朋友她總是喜歡出現在我的夢裡,是來找我玩兒的。我知道她不會怪我,我不是有意的,我們和好吧。我們說過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