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燒製陶器有成功有失敗,孫立成似乎找到燒陶的正確方法。兩個盤子的失敗,他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露天燒製溫度不夠,陶土容易破裂;其次是樹枝架子不耐燃燒,容易損壞陶坯。
針對發現的問題,孫立成進行了改進。而改進的關鍵就是他要做一個爐子。
因為要燒製陶器,孫立成要做一個育空型火爐,還是那種有很大爐膛的。
所謂育空型火爐,結構並不複雜,就是在地上挖一個坑洞和一個引火道,然後在洞上面砌個煙囪就行了。育空型火爐可以充分釋放熱量,煙囪可以用來加熱鍋盆等器皿燉煮食物,並且有助於保護火焰和通風。此外,這種爐子可以將燃料充分燃燒,灰燼很少,使用時間很長,也降低了做飯的勞動量。
為了燒製陶器,孫立成需要在爐膛中有一個能夠擺放陶坯的隔層。他思考了半天,決定還是用泥土做一個蜂窩狀的爐火墊片。這個墊片製作很簡單,就是製作一個黏土圓盤,然後在上面穿出一批規則的圓孔,方便火焰透過。而且為了燒製陶器,這個墊片不能太薄,必須能夠承受陶坯的重量,。
等爐火墊片乾透的時間,孫立成挖了一個大坑,然後在坑的邊上壘了一圈鵝卵石。
爐火墊片乾透了,孫立成便用溼黏土將鵝卵石包上,將爐火墊片放在火坑的正上方,然後沿著爐火墊片用黏土做煙筒。煙筒很厚,有七八十公分高。孫立成估摸著,能放進一個比較大的陶坯。
雖然沒有什麼趁手工具,但爐子的製作速度很快。做完後,他試著燒了一下,效果很好,可以燒陶了。
因為沒有轉輪,所以他仍用盤築法做了兩個陶碗,兩個勺子和一個陶盆。為了方便從爐火上端下來,他在陶盆上面捏了兩個把手。
爐火點起來,孫立成用遮蓋物封住煙筒口,增加爐溫,並不斷的往裡新增柴火。燒了大概有半天的時間,孫立成小心的移開煙筒上面的遮蓋物,發現所有的陶坯都已經被燒得通紅。再燒了一會兒,孫立成就不再往裡添柴了,等著爐子的溫度自己降下來。
這次燒製陶器很成功,除了一個陶碗碎掉以外,其他的作品都可以使用,甚至陶盆的表面竟然還有不規則色塊,很像是釉面。
有了陶盆,孫立成就可以燒水了。
“多長時間沒喝過熱水了?”
看到沸騰的熱水,孫立成有些恍惚。
育空型火爐的熱量很足,不一會兒陶盆裡的水就燒開了。孫立成顧不得水燙,用自己做的勺子舀了一勺子水就往嘴裡放。結果,噗的一聲,孫立成被燙得將水噴了出去。後來他學乖了,他對著勺子吹了半天才喝進嘴裡。喝了熱水,孫立成感覺從口腔到胃袋都是熱乎乎的,而且出了一身毛汗,非常的舒服。
孫立成的快樂沒有持續很久,因為他把滾燙的陶盆端了下來直接放在了地上,然後就悲劇了,陶盆炸裂了。
有了這個小插曲,孫立成後面做的陶器都做了墊腳,這樣就不會炸裂了。另外,他將破損的陶器砸碎,摻到黏土中,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陶坯在燒製過程中炸裂,提高燒陶的成功率。
有了陶器,有了鹽,有了火爐,孫立成的生活質量呈直線上升,什麼湯啊,煮肉啊,他甚至找了個石板,在上面放上動物油脂,用兩根樹枝炒起了菜。
作為孫立成主要獵物的大田鼠還是很肥的,脂肪很多,經過水煮以後,陶盆上面形成了一層厚厚的油脂。
孫立成捨不得扔掉這些東西,但如何處理呢?
想了半天,孫立成決定製作肥皂。油脂經過熬製,撈出油渣就成了非常好的肥皂原料。
鹽、鐵和肥皂是穿越者們必備的利器。孫立成看過的小說裡做肥皂的主人公沒有一百也得有八十,簡單的皂化反應他還是知道的。本來他以為自己只是懂得一些皮毛,但不知道為什麼,關於肥皂製作的所有資料在記憶中都深刻無比。
“這難道也是穿越的福利?”
孫立成喃喃的自言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