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顧二佈置了研製米尼步槍的工作任務。
步槍研製小組把其他的零件做出來了,但有一個配件加工起來有點難度,就是槍管。
做槍管的材料是中碳鋼棒,經過熱軋和冷軋之後增加材料的強度,然後用鑽床鑽成槍管,對內壁和外壁用磨具進行拋光,再用拉刀在槍管內拉出膛線。
本來做槍管應該用不鏽鋼的鉻鐵合金,但顧二這邊的鍊鋼水平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單發的步槍射擊速度不快,用中碳鋼做槍管,完全可以滿足使用要求。
顧二這次來到步槍研製小組,重點就是指導他們做槍管這個配件。
目前已經做出了5根槍管,但經檢測全部不合要求,成了廢品。
顧二安慰工人們說,研製過程那是難免出現失敗的,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大家加油,總能做出合格的槍管。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是哪裡的俗話?所有的人都沒聽說過,但道理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大家於是又鼓起信心,繼續全身心的投入研製之中。
工人和技術員在一起反覆查詢問題,最後覺得問題是出在加工,工藝上有些急於求成。
一根槍管的長度有80厘米,加工的材料是鋼棒。先鑽孔,後鏜銑,最後拉鏜線。
問題主要出現在鑽孔上,鑽孔的軸心出現偏差,導致鏜銑擴大了偏差,最後導致槍管的中軸不在中心,從而產生廢品。
加工的時候為了加快鑽孔的速度,每一次鑽進的距離過長,導致偏心。
最後大家改進工藝,每次鑽進的距離由十公分減為六公分,然後用內徑百分比測量尺進行測量,修正誤差。另外對夾具也進行改進,設計了一個專門用來鑽槍管的夾具輔助件,大大減少了偏心的誤差。
透過這樣一改進,三天之後,一根合格的槍管就生產出來了。
透過生產這根槍管,形成了一套合理的生產工藝,隨後合格的槍管一根接一根的被生產出來。
槍管生產出來,米尼步槍的所有零件全部生產齊全,將這些零件裝配起來,步槍就生產成功。
到試槍場地對生產出來的試製品進行實彈射擊測試,射擊距離、射擊精度以及安全保障全部符合要求。
至此,研製小組正式宣佈,米尼步槍仿製成功。
米尼步槍雖然仿製成功,但生產的速度很慢,主要是技術不熟練,槍管的生產慢。一臺鑽床一天生產兩個班,每個班八個小時,一個班兩天才能做一根合格的槍管,兩個班兩天生產兩根槍管。
這樣算下來,一臺機床,一天僅能生產一根槍管。
另外,鑽床少,才兩臺鑽床,一個月才生產出60根槍管,這就制約著每個月只能生產出60支步槍。
現在己經快到五月了,軍隊的整編已完成,部隊等著下發新的武器。
接下來從4月底到5月底,經過一個月的生產練習,槍管的生產技術熟練度上來了,終於達到了一臺機兩天生產三根槍管的速度。
但這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按這個速度,按現有的生產能力,官渡機械廠一月能生產90支步槍,而部隊現在缺口4000支步槍,需要45個月才能生產出來。
45個月,差不多有4年,新結婚的夫婦生的孩子都可以滿地跑了。
無論是顧二,還是張理,還是部隊的那些團長、營長,他們是等不了這麼長時間的。
顧二隻得從商城中再買18臺鑽床,讓步槍生產能力達到每個月900支,這個生產能力大約能滿足部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