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防守士兵全部探起身來,進行自由射擊。
探起身計程車兵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箭矢的攻擊,由於身上穿了防刺服,頭上戴了頭盔,雖然箭矢密集,對士兵的傷害卻不高。
反之,士兵的射擊對敵人的傷害卻不小。50多米的射擊,命中率達到了百分之五十,500名士兵一輪射擊就殺傷了至少200多名敵人射手。
幾輪射擊之後敵人的射手減少了一大半,而我方的戰士傷亡卻微乎其微。
弓箭的壓制力大減,士兵們轉而射擊爬梯的敵軍。
爬梯的敵軍相當於沒有還手之力的活靶子,射擊的命中率更高,幾乎一槍一個,三輪下來梯子上就沒人了。
鄭統領看到這種情況,心裡一驚,這與攻擊日麗城牆時的情況何其相似!防守日曆城牆的阮家士兵,裝備了大量荷蘭人支援他們的火槍,他們守城時也是這種方法。
而北方的鄭家計程車兵全部是弓箭和長矛,面對這種情況哪怕人受再多也總是鎩羽而歸。
鄭統領有些疑惑,難道這夥海盜是阮主派過來的人偽裝的?
當他疑惑不解的時候,更令他驚訝的事情發生了。
城頭響起了密集的炮聲,炮彈準確的落在大象群中。炮彈在象群中爆炸,大象被炸死了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受到驚嚇到處亂竄。
見此情景,鄭統領知道這一次的攻城已經徹底失敗,這座城和日麗江城牆一樣,難以攻克。
御林軍不能作無謂的犧牲,鄭統領見攻城無效,下令鳴鑼收兵。
等士兵退下來之後,盤點一下損失,傷亡士兵約一千多人,損失戰象十幾頭。
雖然傷亡數字不大,但鄭統領知道自己已經沒有辦法攻擊下龍灣城了。
下龍灣城火槍的密度比日麗江城只高不低,只憑勇氣已經是不可能攻下這座城的。
收兵迴歸大營。
派人緊急的向升龍府報告。
這邊等待著升龍府鄭主的新決策,那邊海盜派出了信使到鄭統領軍營送信。
海盜放回了裴升榮,裴升榮帶回了海盜給鄭統領的一封信。
信上說:“我們是大明的商隊,你們是大明的番屬國,我們之間本應象親戚一樣親密。你們為什麼連問都不問一聲,就對我們發起攻擊呢?
據你們的斥候說,我們是海盜。請問我們搶過你們的一個村子,殺過你們的一個百姓嗎?你們平白無故的為什麼就說我們是海盜呢?
現在我們明白的告訴你,我們不是海盜,我們是商隊,我們來這裡只是為了開發煤礦。
現在我們寫這封信主要是為了解除你們的誤會。
好了現在情況說清楚了,要戰要和,悉聽尊便。”
鄭統領看到這封信,在心中大罵鄭縣令和黃知州,情況都沒搞清楚,就胡亂的向朝廷報告。
鄭統領心中是十分不願意打這一仗的,現在正好藉機停戰。
一面給下龍灣城回了一封停戰的信,一面又將這個新的情況火速的報告升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