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衡了利弊,這借兵之事是最不的好處的一件事兒,但是烏啟國君幹了,就說明他有什麼目的。
這樣就好辦了,就算他不喜歡漱兒,也可能是天樞國對於他有什麼作用,只要是這樣自己就會給漱兒最大的後臺。
也只有這樣做,自己才能對於漱兒還有死去的宸妃有一點點救贖之感。
老皇帝鋪開了一個皇旨,落筆的字竟然是遺詔,而後老皇帝就在燈光下不停地寫著,在停筆看看在添一些東西。
最終寫好了,看了看很是滿意,等到墨幹了才收起來,收到了自己書房隱秘的地方。
以防有不軌之人想要偷偷篡改,老皇帝還擬了一份備用的,藏在了另一個地方。
準備好這些,皇帝盯著蠟燭的火苗,看著一閃一閃隨時都要熄滅的燭火,那渾濁的雙眼裡難得有一絲清明。
隨後起身,就聽見宮外太監的聲音。
“擺駕,鳳儀宮。”
之後就是消失在夜色中的腳步聲,和轎子的吱呀聲。
越是臨近中秋,月亮就愈發的圓,恰好天上的雲也很少,月光也顯得很是明亮。
皇帝隨著轎子一顛一顛的節奏,打量著自己在位時的皇宮。
和自己小時候的記憶中多少有些不太一樣了,是哪裡不一樣,佈局什麼都沒有變。
每年都會維修各個宮殿,重新粉刷宮牆,突然皇帝的目光落在了一顆已經長得亭亭如蓋的樹身上。
他記得這是自己小的時候,和姍驊還有阿嬌還有阿辰四個人年少的時候一起種的樹。
而現在小樹長成了鬱鬱蔥蔥的大樹,但是人卻不是當年的那一群人了。
皇帝終於知道皇宮哪裡變了,不是景色變了,而是居住在這裡的人心變了。
沒有多久鳳儀宮就到了,本來應該最不藏私心的兩人,現在卻是沒有任何閒聊的慾望。
自從皇帝落座,也就跟皇后說了一句用膳吧,就在也沒有其餘的話了。
皇后雖然很想跟皇帝多聊聊天,但是也是一個懂得察顏觀色的女人。
她不難看出來,皇帝剛才肯定又是在睹物思人了,思的是誰自己心裡也不是沒有概念。
但是皇后選擇了沉默,既然皇帝不會在自己面前提那些事兒,自己也不會不找趣的提起來。
雖然不知道皇帝知不知道當初的事兒是不是自己做的,但是皇后還沒有自大到在皇帝面前得意。
雖然有很多的不甘,但是最後能和皇帝走到最後的還是自己。
就這樣,本來溫馨的一頓晚膳,就在兩人默不作聲中吃完了。
皇帝最後也沒有留宿在皇后那裡,還是回到了自己的宮殿,說是處理政務,實則自己也是在逃避。
皇后不可避免的委屈,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目送皇帝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