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兒在一旁看得暗笑,還好她有先見之明讓人把這饃給切萬了能一口氣下去的小塊,否則真要整個送上來,這些大臣估計咬都咬不動,更不用說真的償上一口,瞭解下將士們的伙食如何。
永德帝把各位大臣的表情都收入眼底,見都吃得差不多了,這才接著道:「這種饃是朕吃過的最難吃的東西,但諸位愛卿可知,在軍中這種膜也不是能隨意吃管飽的,每個人每天一個,多了也沒有。」
溫婉兒點頭,接話道:「是啊,諸位大人可能不知,在將士們心中,能有這幹得咬不動的饃饃吃也是不錯的事情,諸位大人若是嘗過餓上三天三夜的滋味,再吃這饃饃,絕對稱得上珍饈美味。」
大場大臣都不說話,不少人心道:今日能吃到這麼難吃的東西都是拜你所賜了,怎麼,還想讓我們嚐嚐餓肚子的滋味,這是多大仇怨啊,我們可沒惹到你吧。
永德帝倒是沒想著真讓大臣們餓上三天三夜,便也不接這話,而是部劉揚舉道:「這些東西是從何人府中抬出來的,經常如此還是偶爾為之?」
劉揚舉上前道:「回皇上,臣得知此事也是偶然,因南城溝渠經常淤堵,常需派人疏通,臣瞭解之後才知是因各府傾倒剩飯剩飯所致,本來大周富裕,太平無事,各位大人們吃喝不盡有些剩餘也是人之常情,臣也沒放在心上,只是在後來大周與梁國交戰,臣常憂思糧餉之事,這才深覺此舉過於浪費,這才留意起來。」
「只是這一留意才發覺,諸位大人家中過於浪費了,不瞞各位,今日這些也就是中等,絕對算不上最多的。而且臣瞭解之後才知,這種事情長年如此,估計每年浪費掉的糧食可以讓十萬大軍吃上一月有餘了。這還只是南城,還有其它地方也有類似現象,臣這才覺得這股浪費之風必須遏制,至少要在戰時節省起來。」
溫婉兒接話道:「劉大人說得太對了,各位大臣與其這樣鋪張浪費,不如把多餘的糧食獻出來送到前方給將士們吃,一則可以減輕戶部的壓力,二則可讓將士們感受到諸位大們一同抗敵之心,這樣打起仗來也更有力氣。」
大臣們都不說話,明白了溫婉兒這是要讓他們拿銀子拿糧食出來充做糧餉,解決戶部糧食不足的困難,割他們的肉養軍隊啊。但打仗是舉一國之力,憑他們這點兒東西哪裡夠用,且一旦開了先例,日後總要找他們要錢要糧怎麼辦,有錢也不是這樣花用的。
溫婉兒冷眼看著,這些大臣們哪個府上沒有千畝良田,家裡的糧食吃都吃不完,即使是家僕都不愁沒飯吃,否則也不會把好好的米飯直接倒掉,但現在一個個都不開口,怎麼著,寧可把糧食倒進臭水溝與不肯便宜了前線拿命廝殺的將士們?
溫婉兒從懷中拿出一本摺子,舉到永德帝面前道:「皇上,您剛才問劉大人這些東西是從哪個府上出來的,劉大人給人留了面子不想說,但臣女知道啊,這些東西是出自剛剛請求嚴懲的南平郡王府,既然南平郡王已經自請處罰,臣女便不再說什麼了,這摺子裡是臣女查到的各位大臣家中的一些吃用情況,皇上您一餐吃上十八道菜,但有些大臣可不止,不少人的日子過得比皇上您還要奢華呢。」
南平郡王的冷汗一下子就流了下來,其它不少位大臣的臉色也變得十分難看,他們以前倒也不太注重吃喝,至少大半都遵守著各府規矩,只是溫婉兒年前在皇上大壽時弄得那些手段讓人們對吃產生了空前的興趣,甚至以吃***美為榮,這才讓不少人超了規制。但吃得好壞也看家中財力,如無人去說,吃得比皇上好也沒什麼,但若是拿到皇上面前講,這就是大不敬之過。
被皇上惦記著可不是好事,這位君主算不得斤斤計較之人,但若是在一些事上較了真,那也是不死一休的架式,上一個被皇上記恨的錦元王與吳家就是例子,而
後垮臺的幾大世家也難說沒有皇上的手筆。
永德帝拿過溫婉兒交上來的摺子,一看封面,空白的,那就不用看了,這肯定是她拿了一份空摺子嚇唬人的。以溫婉兒的本事當然可能弄出這樣的名單來,但她太忙了,自是不會在這種事上費心思,所以肯定也拿不出來,這個謊也只有他來圓上了。
永德帝把摺子放在了一邊,想了下道:「各位愛卿過得比朕好,朕心中倒也寬慰,這說明大周國勢日盛,朕的子民生活好了,應是件喜事。只是如今大周與梁、燕兩國交戰,稍有差池就是亡國之事,在國家如此苦難之時,各位愛卿就不肯與國共患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