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左相與肅王最開始的聯絡,卻是在這最久之前。確切的說,真正與肅王有牽扯的是錦元王,而且他們之間的聯絡可以追溯到燕國攻打大周那時,錦元王與肅王的交易是錦元王提供一切助力,幫肅王攻入大周,而後扶錦元王登上帝位,大周割西南十州給燕國。
但誰知出了個溫亦輝,硬是抗住了燕國大軍的進攻,而且,錦元王給他製造的糧餉不足、家族施壓等困境都沒能打敗他,反而讓西南軍越戰越勇,成為了大周最精銳的軍隊,最後更是打敗了燕軍。
溫亦輝的存在成了錦元王心頭的一根刺,於是他又透過左相,策劃了溫亦輝得勝返京後的種種陷害。無奈,永德帝對溫亦輝這個表弟一直很好,完全信任,這就讓他的幾次計謀都難以得手,且溫亦輝還有一個好女兒,可說是他最大的幫手,在她助力下,溫亦輝家中平靜、朝中混得風生水起,聲望一日高過一日,反而讓他陷入了被動。
於是在肅王第一次進京之時,錦元王就牽線讓肅王找到了左相,促成了他們的第一次合作,雖說這次的合作結果十分糟糕,但也讓肅王抓住了左相的把柄,以至於上了肅王的賊船再也下不來了。
而這次圍困京城,左相之所以如此決絕,可說是拼死一搏,原因除了錦元王的逼迫,還有肅王的威脅,讓他不得不動,即使明知成功的機率不大,都得去搏這一線生機。
這讓溫婉兒覺得不對勁了,聞人天宇為何一定要逼迫左相去送死呢,這對他有什麼好處?大周內亂,所有人都在猜測邊境會否真正開戰,但這兩個月來沒有收到任何訊息,這太不尋常了,而是左相起兵圍攻京城之事是聞人天宇的手筆,他不應會做無用功,但又實在難以想到他要做什麼。
不過他想做什麼應該都未能如願吧,幾路駐軍已經回返駐地,朝中已安穩下來,雖然這一戰大周造成了較大的損失,但也讓永德帝趁機拔出了餘、劉、王、李家這四顆毒瘤,也不能說全無好處。不,不對,駐軍,左相調來的四路駐軍都是駐紮在北方靠近邊關的四處州郡,這會造成北方的兵力空虛,若是梁國有辦法突破邊軍的防守而進入大周境內,那至少可連下四州而無人阻止。
溫婉兒急得一下子站了起來,把正在審訊的韓書與東方青雲嚇了一跳,溫婉兒讓其餘人都退了出去,這才把自己剛剛所想了說了一遍,也把東方青雲與韓尚書嚇得不輕。
韓尚書還抱著些僥倖心理說道:「縣主是不是想多了,北邊並未傳來什麼訊息或是戰報,應該無事無生吧。」
東方青雲反駁道:「也可能是北方有人封鎖了訊息。當時四路駐軍南來京城,一路也沒有州府上報駐軍異動,還是我們偶然間得知的。北方的官員應是出了問題。」
溫婉兒道:「現在是真是假都不能和靠猜測,我們現在就進宮,討封聖旨由我帶兵換防鎮北侯,一路看看什麼情形。」
東方青雲也道此法可行,不過換防不能讓溫婉兒來,應是由他來。兩人還在爭執,韓尚書急道:「不要爭了,打探訊息才是緊要。」
溫婉兒拍了下額頭罵自己糊塗,拉著東方青雲就進了宮,然後阿大連夜離開了京城,第二日,早朝上永德帝說體恤鎮北侯年紀較大,常駐邊關十分辛苦,由瑞靖王帶兵換防鎮北侯,讓鎮北侯可以回京歇息一陣。
大臣們不明皇上這是何意,是想奪鎮北侯的兵權嗎?這個時候換防是不是不妥當?但永德帝十分堅持,大臣們反對也是無效,反而讓永德帝下令讓瑞靖王立即啟程。
東方青雲沒有帶直駐紮在城外的西南南,那是西南王留下保衛京城的。他帶了虎符直接沿途抽調十萬大軍去往北方邊境。溫婉兒被留了下來,原因一是因為她是個女人,不到萬不得已,自是不能讓她上戰場,瑞靖王接任鎮北候可比一個縣主接任更合適吧。另一個就是京城還要有人能留下坐鎮。若是真的開戰,糧草物資就是大問題了,這些事溫婉兒做起來才更順手啊。
對此溫婉兒只能翻了個白眼,用她的時候不說她是女子了,現在才說她帶兵不合適,早幹什麼去了。至於糧草物資,永德帝也好意思說,朝廷的戶部、兵部、工部都是做什麼的,哪還用得著她動手。不過不能去就不去吧,皇上說是換防,但實際一是探聽訊息,另一層意思也是給鎮北軍增加兵力,若是無事發生,也就是把兵送到了就轉身回來了,鎮北侯把北方防線守得好好的,永德帝才沒打算換人呢。
溫婉兒把接下來的時間都用來陪著韓尚書審案子了,不是她多事主動去做,而是韓尚書也非常喜歡溫婉兒思路清晰且想法獨特,只要她一出面,案子就審得十分順暢,讓他們刑部的結案速度快了不少,所以每次都主動派人來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