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近沒有理會,只是對著姜司南說道:
“還是帶著吧,出問題給個痛快,畢竟都認識。”
姜司南撇了撇嘴:
“行吧,我去看看有沒有什麼能用的。”
三人從市政廳裡帶走了一些槍械和防毒面具,為求個心理安慰,黃斯還是戴上了防毒面具,坐上了那量麵包車。
金近開著車,一路解釋著:
“你雖然沒被咬,但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這個紫霧。這不是霧,是成千上萬個孢子,他透過接觸,呼吸都能侵入人體,你已經被感染了。”
瞭解真相的黃斯倒也沒有崩潰:
“這樣啊。”
這個反應倒是出乎了金近的意料:
“後悔嗎?沒有提前撤離。”
車已經駛出了紫霧的範圍,黃斯摘掉了面具,呼吸著新鮮空氣:
“不後悔,再來一次我還會這麼選。”
這話讓金近很是不爽:
“1200萬人,因為你這個決定死去,你跟我說你還這麼選?”
黃斯聽出了金近話語中的憤怒:
“你忽略了一點,我也是這1200萬人其中的一個。”
金近被這話給懟住了,一時間竟不知道怎麼回答。黃斯也沒有得理不饒人,只是坦露著心聲:
“當你們給我看完資料之後,我就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但是我們沒得選,1200萬人的大移民,根本就不是一個市政廳能解決的問題。
爆發了還好,如果災難最後沒有來,這丟掉的是一個國家的信譽。就像當年美國的埃博拉一樣,從科研人員的角度來看,疏散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政客不能。
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撤離的路線會不會影響國內交通啊,資訊的傳遞會不會造成民眾的恐慌啊,移民路上的安全保障啊,甚至包括私人財產的分配規劃,都需要考慮進去。
在此之前我們都沒有這方面的準備,貿然撤離只可能造成更大的混亂。一項全民性的新政策,總是會需要代價。當年美國的埃博拉運氣很好,只是小小的流感。而今天,這代價確實太大了。
總得有人為這樣的代價買單,我們這些領導層,自然是責無旁貸。這就是主理跟你說的,我們這就是在承擔責任。”
這一大段的心裡話,戳動到了二人的心坎。是的,在此之前,金近也見到過這樣看似狠心的人,趙伏山的臉似乎又浮現在了眼前。
後坐的黃斯咳嗽聲越來越大,姜司南迴頭觀察著他的狀況,此時的黃斯嘴唇發白,雙眼已經開始發紫,他擠出一個難看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