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亦是所有追尋廚藝之道的人的終極目標。但遺憾的是,每一個世代,能夠有機會登頂的人,卻終是寥寥。
要想登頂“廚神”王座,絕非易事。
舉個例子:常人終其一生,倘若能將一系的菜品精研通透,便可以被冠之以大師之名;如果一個人天賦異稟,能領悟同時領悟多系菜品的精髓,那麼無論他走到哪裡,都將被人以國士之禮待之。
對於大多數探尋廚師之道的人來說,大師之名,幾乎已經是他們要用盡畢生的時間,所能抵達的巔峰……
而登頂,它評判的標準則更是嚴苛。
僅第一項需要達成的硬性指標——將華國“八大菜系”全部融會貫通,就幾乎已經將大多數人攔在了門外。
華國曆史悠久,疆域幅員遼闊且人文薈萃,在數千年沉澱的文化之光中,獨特的飲食體系,無疑是最為讓人所津津樂道的。
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地方特色,不同的氣候、地形、物產指徵,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體系,共同構築成現在所說的“八大菜系”。
前面也說到了,常人終其一生,能夠善其一道已是不易,更何況是廚藝八道。
而在將“八大菜系”融匯貫通之後,第二項硬性指標,便是要收穫八大菜系所對應的大師的稱號。
每一個菜系,在其對應的區域,都存在有一個對應的廚藝道館。
而各道館的執館者,皆是將其畢生精力,浸淫於對應菜系研究的廚藝大師,只有透過大師的考驗,並在同臺競技之下,收穫最終的勝利,方能成功解鎖該系大師的稱號。
而眾所周知,廚藝之道是需要時間打磨的。
而那些能將八大菜系全部融會貫通,再去參加晉級試煉的廚道天才,大多都已經過了廚道的巔峰期。
即便眼界、經驗尤在,但要涉及到一考驗體力的長時間比拼,或者那些需要精細化操持的菜品,通常會有些力有未逮,最終往往只能飲恨於此環節。
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將相應的菜系融匯貫通,同時又能透過八大道館的試煉,在大多數人眼中,已經可以稱的上是站在“廚神”王座的大門之外了。
僅需再往前一步,透過“廚神的試煉”,就能夠成功登頂,領受眾人的膜拜,這就是人常說的“半步廚神”的境界。
而馮仕炎,就是“半步廚神”。
更重要的是,此時的他,年僅32歲,正處於一個廚師精、氣、神的巔峰。
透過試煉,成就“廚神”之境,在大多數人看來,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一件事。
而前一位成功抵達“半步廚神”境界,並最終透過“廚神試煉”的正是時任華國廚神——嚴峻。
當時時年55歲的他,亦被所有人稱之為“史上最強”廚神,正是因為他的年紀。
……
“記憶終止在哪一刻呢?”
馮仕炎咬著牙齒,抵禦著身體上傳來的陣陣刺痛,費力思索著,雙眸在昏暗的叢林中確顯得格外的明亮。
能夠成就“半步廚神”的人,絕非庸才!
常人只能看到他們在於廚藝之道上的天賦,卻極易忽視了他們對於細微之處的洞察,廚藝之道,器具、火候、材料……各個環節缺一不可,若沒有一些見微知著的能力,又如何能成為一個好的廚師?
記憶如走馬燈般閃過,殘缺的畫面如同碎裂的拼圖開始一片片的迴轉、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