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後人來此,當行三拜九叩之禮”
葉無秋思索片刻便明白,這應該是葉雄的子嗣以自身的神念所書之字。字跡裡融入了他的精氣神。字跡雖然古老不可查,但神念在共鳴間讓他知曉了其中之意。
鐫刻者境界十分高深,其神念不曾被時光磨滅。
葉無秋當即叩拜,行三跪九拜大禮
禮成後,石門在轟隆隆的聲響中自動開啟。
不是想象中的漆黑一片,也沒有陰森恐怖的氛圍。石室內矗立著許多石柱,每一個石柱上都有一顆拳頭大小的夜明珠。它們正散發著柔和的光。
葉無秋踏步而入,他看到數百丈大小的石室內仙霧瀰漫。一條小溪從山體內被接引而來,沿著渠道流淌入被鑿刻而成的小池中。
溪水叮咚作響,氤氳靈氣沸騰,讓人如臨仙境。這簡直就是一座洞天福地,讓人心曠神怡,是修行的寶地!
但此時石室內除了叮咚流淌的溪水聲,再無其他聲響。
沿著石室的邊緣,有數間鑿刻進山體內的石室。有的石門緊閉,有的敞開著,但都已沒有任何居住的痕跡。
顯然,這曾是守墓人的居所,但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都離開了,且再也沒有回來。
視野由外而內的盡頭,是依山而鑿的石階。越是接近那種迫切感越是強烈。葉無秋決定先把正事辦了,再在石屋內尋找一番,看看是否有留下他們去向的線索。
沿著石階而上,第二層自然也是仙霧瀰漫,靈氣濃郁的化解不開。牆壁和石柱上都放有散發著柔和亮光的夜明珠。
其格局和第一層石室相仿,但總體的面積要略小一些。這裡空曠依舊,早無人跡。
一口氣爬上七層,葉無秋才駐足。到了現在他已然明瞭,這石室是上小下大的梯形結構。按照這個構造,葉雄應該葬在第九層。
九為數之極,是高貴無上的象徵,這符合葉雄生前的威名和地位。
而這第七層,也極為不凡,這是葉雄嫡子守墓所居之地。這裡古樸大方,沒有多餘的擺設。但除去石室外,只鑿刻出一間石屋。
在石壁的一側,有幾行蒼勁的字跡,雖然略微有些雜亂。但仔細看來,這字跡和石門外石牌所刻字跡的神韻和形體都一致,且神念不朽
“醉風醉雨醉思親,難孝高堂欲斷魂。可嘆鄉愁誰解意,幾回夢賦杏花村。”
葉無秋能想象到,在一個風雨交集的夜晚,一個有著喪父之痛的人借酒消愁。醉酒後想著陰陽別離的親人,再無聚首之日,沒有了父親的牽掛,連對家鄉的思念也再無人傾聽。而他只願在沉醉中夢迴往昔,不想清醒後承受傷痛。
葉無秋不禁幡然淚下,此情此景,正是他現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