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是服氣了。
趙錚和楊小幼一起入殿。
入殿的時候,宋景賢跟在了趙錚和楊小幼的一側,春子跟在了另一側。
接著是從別的路繞過來的晉盈盈和管清霜。
再往後,是大炎內閣的閣老們,張前龍和秦望名一左一右。
他們兩個分別是趙錚的左右手一般,一個是統領內閣替皇帝處理天下事物,一個是督辦武院,關係到大炎王朝的未來。
兩人雖然是沒有爵位,實權卻已經是超越了國公。
兩人之後,是大炎王朝的三十位國公,領頭的是國丈及鎮國公楊威。
國公團的後面,是管楓、劉思齊等閣老。
他們在皇道的兩邊,伴隨著皇帝趙錚和帝妃楊小幼的腳步保持隊形幾乎同步的邁著步子。
閣老之後,是大炎武將中被冊封的伯爵們,有忠勇伯、長信伯、安康伯,因為大炎在趙錚之前實在是太久沒有開戰了,這些人大部分人都是年邁的老朽,平時都是不再參與乾坤殿中大事,幾乎都是處在了養老的狀態。其中,也有一些世襲罔替的中年人和青年人,他們都是按照年紀跟在後面,越小的越在後面。
今日,是觀禮,這也是對皇帝正統,正式掌管國事的開始。
在之前的很多皇帝期間和朝代裡面,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國喪過了,皇帝正名,才是正式的結果內閣首輔等官員手裡代管的朝廷大權,這樣的儀式代表著內閣勢必是要讓出一些權力來給皇帝。
而對於趙錚來說,他早已經是獲得了權力,他是皇帝坤·趙錚,這大炎的天下就該是他的一言堂,他不需要內閣讓步,因為這一切的權利本來就是他的,不服從的,便是可以不存在了。
尊他皇帝,才是在他的王朝裡面有現在,有未來。
這對趙錚而言,對於他這手握一切大權的皇帝來說,就是一場簡單的儀式。
辦與不辦,他都沒有多上心。
能讓趙錚上心的,都是和實力有著直接關係的。
“拜見皇帝。”
藩王們站在官道的兩旁。
原本,他們該是站在群臣的最前方,但是皇帝和帝妃一路前行,兩邊的人就是保持著隊形一動不動,便是他們是藩王,是手掌一方天下千萬生靈的王,也是一步也不讓。
藩王們主動的讓了,他們站到了兩邊的空地上,他們的人數太多,要是都擋在前面的話,那官員的站位就都亂了。
他們也是怕那麼站著太囂張,會引起來趙錚的不悅。
在藩王們抱手躬身間,趙錚大步流星的走上了乾坤大殿裡面最高的高臺,他踏上一步步的臺階,坐在了最上面的龍椅上。
九十九層階梯,象徵著九十九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