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徐帆來到655超級廠房。
在角落裡安置了一張桌子,開始了新型科技的研發。
這次所要研究的東西非同小可,已經超出了藍星所有科技一個層級。
徐帆端坐在椅子上,面前懸浮著虛擬控制面板。
雙手在面板上不停的敲擊著。
與此同時,他的面前也會同步生成對應設計出的的物品構件。
這種全模擬式的設計方式,比之前的設計方式要直觀很多。
他一邊設計,一邊自言自語。
“想要製造出真正的曲率引擎,首先要考慮能源供應!冷核在這個層面有點不夠了,只能在反物質和黑粒兩者之間選擇
“其次是能夠承受極端物理條件的特殊材料,高溫、高壓、強大的引力場和能量輻射都要毫無影響!”
“然後是引擎結構設計,確保能夠精確控制時空扭曲的程度和方向,同時也要考慮高效的能量轉換和利用。這一點或許可以和能源供應一起考慮
“還有導航與控制系統,建立精確的導航和控制系統,以確保飛船在曲率驅動過程中的航線準確、速度穩定,並能夠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非常有必要!”
“還有最難的點,量子效應!當速度接近光速甚至超越光速時,微觀尺度上的量子效應極其明顯,得在這一點上尤為注意!”
“...”
說著說著,面前已經出現不少離體投影裝置。
徐帆也逐漸的進入了狀態。
隨著設計深入,基本不再書寫什麼,完全在面前的各種立體光影上撥弄著。
無數閃爍著藍光的資料線條環繞在他四周,如靈動的精靈在空中交織飛舞。
靈巧的雙手在空中舞動,彷彿在彈奏一首無形的樂曲。
每一次觸碰到那些虛擬光影都會有真實的觸感反饋回來。
隨著他的動作加快,虛擬的零件和線路在空氣中逐漸成形,閃爍著銀色和藍色的光芒。這些零件精緻而複雜,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見。
徐帆緊緊盯著那些不斷組合和變化的虛擬部件。
額頭上微微滲出的汗珠,在柔和的燈光下閃爍著光芒。
隨著研發的科技產物難度變大,研發風險也會變大。
如果徐帆只是要研發一輛普通汽車,那就壓根不用設計都行,可以直接丟給系統生成相關知識再由工作臺製造,反正不管生成出什麼汽車,都不會有什麼風險。消耗的材料也在可控範圍。
但是如果直接讓系統生成一塊二向箔,保不齊工作臺完成製造的時刻,就是銀河系滅亡之時,而且消耗的材料也無法估量。
主動先行設計,就能把研發目標具象化,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內,設計的越深入,最終經過系統最佳化後成品越接近自己的想法,而且消耗的材料也會在設計者的接受範圍內,不會突然出現什麼沒聽說過的材料,亦或者是消耗大量的珍惜材料。
時間從早上一直持續到晚上。
徐帆整個人完全投入到設計之中。
已經忘記了四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