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大村義時終於帶來了松平氏家老本多有宗,這次雙方初步確定意向,且在楊天浩的府邸談話,氣氛則相對輕鬆愉快一點,本多有宗的態度也和藹了許多。
只是松平喜之助批覆的價格清單,讓趙欽文和劉儉看了都大為不滿,絲綢的給價還真是按八兩五分銀子一匹起步,瓷器按大小和分類,十五到五十兩銀子一擔;茶葉按品質和產地,十二到兩百兩銀子一擔;鐵器則相對固定,一兩五分銀子一擔。
這個價比往年都低了一成,而另外用以交換的貨物,硫磺一斤六分銀,硝石一斤七分銀,紅銅一斤七分銀,米麥一石二到三兩,而且還限量;香料一斤七分到二兩銀子不等,這價就有些高了,裡外一算要少二成利。
可考慮到已經與松平氏接觸談妥,又有鄭家船隊捷足先登,到時返回長崎說不定會擠兌,劉儉與趙欽文、楊天浩兩人商量後,決定由趙欽文報上三成數量的貨物。劉儉只上報一些蔗糖、瓷器等雜貨,用以交換糧食、硫磺、硝石等戰略物資。
對此,大村義時也只能表示遺憾,若松平氏過度刁難,他以可代表大村藩給予更合適的價格交易這批貨,但松平氏代表幕府掌握著定價權,未經許可,大村藩也有心無力。
雙方的貨物價格與數量加以計算相等,就此在貨物清單上簽字畫押,交易額不過十五萬兩銀子,其中屬於劉儉的不到一萬兩,由本多有宗帶回松平氏居館用印,次日就在時津碼頭交割貨物。
劉儉與趙欽文派軍士隨從將清點的貨物卸下,再將交易來的貨物搬上船,此事需要幾天才能完成,趁這時間,劉儉、趙欽文隨楊天浩在福田城好好玩了幾天。
花街自是要去逛逛,藝伎歌舞也要欣賞,頗有倭國特色的相撲也要看一看,不然以趙欽文的話來說,豈不是白來一趟。結果看相撲押注時,劉儉押對三場,賺了五六千兩銀子,趙欽文輸了上萬兩,興致大減,乾脆回了船上。
此處人生地不熟,劉儉自然也不好獨自閒逛,貨物交接完畢後,每天派人到碼頭各處打聽訊息,這日得知鄭家船隊駛進了時津東港區,於是請來楊天浩做嚮導,凌晨便率船隊啟航,北上平戶。
此時季風向南,逆風行船經兩天才駛入平戶灣合蠶田浦,也就是平戶港,位於平戶城北一個喇叭形凹口之內,此處港口比時津港還要大上數倍,一向是倭國海貿交易中心。
平戶城叫日之嶽城,坐落在龜岡山上,是以也叫龜岡城,是本地大藩松浦氏的居館所在,但幕府也派駐了官員在此坐鎮,專事監督海貿。船隊入港停泊,照例是由楊天浩先入城拜見李國助,再由此人居中尋找買家。
所以說起來,這些居倭華僑,是以一種倭國買辦的身份在做生意,不過李國助的影響力要大得多,不是純粹的買辦,有時也能吃下一些貨物,做批發的中間商。
比如現在這種情勢,之前有鄭家船隊抵達平戶,與幕府官員交易後,官倉屯滿貨物未及運走,李國助便可順勢提出代為收下這批貨。
所以此行要順利得多,當日傍晚楊天浩就返回船上,引趙欽文、劉儉一路往瑞雲寺南的唐房町,此處位於城外西南五六里處,是閩南華僑的集中居住地。
李國助的大宅外面看起來與大明的豪宅別無二致,但裡面裝飾都是倭國風格,豪庭大院內的正堂,左右是方格子門,裡側正中擺設的榻榻米上佈置著長形條案,兩側的佈設就簡單一點,不過也是矮榻條案。
楊天浩引兩人落坐,很快有侍女進來當堂煮茶,非常細緻繁瑣,煮好後每人上了一盞,茶具器物也非常精緻。
劉儉只想談正事,對此無心欣賞,好在也沒等多久,便有一名身著儒袍,頭戴四方平定巾的四十來歲中年男子步入大堂,身後卻跟著兩名倭人武士。
“趙東家!我們又見面了,你去年來時,不過十幾條船,今年就如此大手筆,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也難怪在長崎,松平氏一次拿不下這麼多貨物。”
趙欽文起身相迎,拱手見禮,意有所指地笑著回道:“無奈受人之託,自當忠人之事,一看李公子滿面春風,應該能給個好價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