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緊抿住紅唇,嬌俏的臉龐上掠過一抹尷尬與懊悔。
她今日本不該在這裡,只是聽聞遊為可能會來,才借同何蔚拼過幾次酒的“緣分”,勉強成為了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
關於遊為,她同他並無深交,和多數同學一樣,僅在中學時代有過短暫的交流。方才提起中學往事,遊為雖然禮貌點頭,算是應了她的校友身份,但那份疏離感依舊明顯。
她意識到,自己剛剛那聲“阿為”可能過了界,這樣的稱呼在遊為的世界裡或許並不常見,甚至可能讓他感到不舒服……畢竟,就連遊為的父親遊釗和好友何蔚,從來都是連名帶姓叫他。
對了,這位混血兒也沒有外文名字。
何蔚見狀,輕笑了聲,揣著褲兜慢悠悠踱到遊為面前,手又欠了要去攪他的資料夾。
“哎,那我們葉衿選了你的課嗎……哎哎哎,阿為,手下留情,也許你不知道,我也會痛。”
尷尬的氣氛就這樣巧妙地被緩和了些許。
遊為比何蔚小一歲。
六歲那年,因為何蔚老爸何徵愷的強烈建議,遊釗同意了讓兒子與玩伴一齊開啟學齡生涯。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兩人形影不離,直到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才在碩士階段,因為各自的選擇分別去了英格蘭與紐約深造。
在長達二十餘年的共同成長與學習中,何蔚始終如一地忠誠陪伴在遊為身邊,為他解決一切煩惱——就像他爸爸少時站在遊釗身邊一樣。
時隔五年,再次重逢,何蔚依然能夠熟練地幫助遊為解決各種爛攤子。
但當然啦,好多爛攤子其實就是由他本人帶來的。
遊為松開何蔚的手腕,自然地合上了剛剛翻閱完畢的學期安排表。
他抬眼望向女生的方向,眼神深邃,彷彿穿透眼前的景象,落到了更加遙遠的地方。
“阿為。”
遊為的聲音溫和冷靜,這兩個字從他口邊輕柔吐出,發音清晰,帶著一抹不易察覺的南國韻味,就好像在與聽者分享同一客清湯牛腩,溫暖熨帖。
祝芝琪年少時曾在父親的壽宴上獻唱,歌喉之美,名動港島。
遊為的聲線,似乎承襲了母親的天賦,無論是粵意德語還是普通話,都能演繹得低沉動人,音節滿載情符,輕盈穿透空氣,直抵人心。
好像唸了一句情咒,女生原本蒼白的臉頰瞬間泛起瞭如春桃般真實的紅暈。
但下一秒,遊為就輕輕挑眉,出言打斷了這份旖旎:“是在叫我?”
女生沒有回應,只是沉默。
遊為站起身,準備離開。
“去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