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來自民國的武術大師> 242.洪門的實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42.洪門的實力 (2 / 3)

原因很簡單,人種不同,身體素質也就不同。

就拿最簡單的東西舉例。

在東方,蹲廁所是一種很正常的動作,任誰都做得出。

但在西方世界,有很多人卻難以做到如此簡單的蹲步。

而這件看似很滑稽的事,卻說明了事情的本質。

國術的動作,是華夏先祖經過數百年的實戰磨練,漸漸磨練出的技法,而這些技法都是最適合華夏人體型所施展的技術。

如何在力量、靈巧、速度、虛實中取捨平衡,每一項國術為了流傳後世,都在不斷進行著革新與概念,尋找著最佳的答案。

而西方的搏擊術也是如此,只不過它們更加契合的是西方人體魄形態,以及意識動作。

當然,如果經過長期且大量的訓練,這種因為身體素質不同而產生的隔閡,也終會消磨。

但那消磨的並不是身體素質的差距,而是招式會產生異變。

就如同華夏的同一種拳術,被分為了楊氏、孫氏等等……

就如同李牧最起初的概念。

八極拳也好,太極拳也好。

國術能有多強,取決的並不在術,而在於人。

而那些流傳最廣的國術習練方法,也並非最強,而是他們更加具有普世性,更適合大多數華夏人的身體素質,可以讓他們最快的時間理解生死搏殺的本質。

心、體、技。

世間搏擊技巧,說穿了便是這三個字。

不論做怎樣的變化,不論做怎樣的糅合,也都是基於在這三字之上,費心費力將國術與西式搏擊糅合,在李牧看來,反而是一種將簡單問題複雜化的背道而馳。

國術和西式搏擊糅合,這當然可行。

但糅合的東西,不該是形式和套路,反而應該是經驗。

只要有了足夠的經驗,國術就可以根據場景不同,而蛻變。

而那,才是李牧所認為的國術的出路所在。

“哥們,到地方了。”

計程車司機的話,打斷了李牧繚亂的思緒。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