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路途略遠,這校內的開營儀式,便安排在了7點召開,好在同學們日常也有早自習,這個時間倒也算不上太大的問題。可惜這開營儀式,一搞就是將近1個小時的樣子,校方領導倒沒佔用太久,鄭老師自己的講話實在是拖了太長。
可能也是曾經做過老師的習慣吧,這話匣子一開啟,就收不住了,從研學的主題,聯絡到了校本課程的內容,從課本又衍生出來了神話故事,從神話又講起了成語的來源。其實這聽起來,真的還挺有趣的,學生們也並不乏倦,但這只是個一日的研學,研學可是行走在路上的課堂,不是一個人的表演。
坐上了大巴車,就偏偏這麼巧,路上偶遇臨檢,即使說明了是學校的研學教育活動,還是需要把抽到的其中一輛大巴車,停靠在了路邊,等待提供材料、核對、和檢驗。這就意味著,其他先後抵達的絕大多數人,都要等著被抽中的這一輛大巴車的師生成員。這簡直就是孫晗團隊提前設定的培訓內容之一的現實裡的翻版。
然而,這裡的實際情況,竟然真的就是乾等著了。就算目的地有大片的廣場可以安置的下上百的師生,但是沒有任何活動的點綴,也沒有人告知大約的時間,只是靠班級老師們維持著秩序,要求著等待,可想而知,現場的同學們有多麼的焦躁。交頭接耳的、說話甚至偶見打鬧的,層出不窮。
總算盼著人員到齊,研學課程正式開始了。不得不說,鄭老師自己的授課能力,真的很厲害的,對知識的分解、演說,再加上準備好的物料,讓同學們在現場動手實踐,或是擺弄著長繩,或是學習著竹藝,倒也是一片片歡欣鼓舞的氣象。
這一片大好當中,也有了點遺漏。同學們人手一本研學手冊,但是兩支團隊對研學手冊內容的設定,以及版面的設計,風格大有不同。
孫晗團隊的研學手冊,內容上來看,不止問答的形式,即使是問答,也是更多發散思維的思考和整合、記錄。而版面設定,更是結合了這次4年級和5年級學生年齡段的特徵,略顯示卡通化的影象,可愛卻並不稚嫩。
再看鄭老師這裡的研學手冊呢,倒像是簡化的教科書了。可能也是因為此吧,同學們開啟的多,使用的少,僅有簡單的手記。現場也沒有老師及時的發現和提醒。
除了對研學手冊的使用不足,現場這麼多的學生,這麼大的陣仗,卻常常出現了一窩蜂蜂擁而上的場景,沒有提前分組,常常是幾個班一起進入,主講卻只有鄭老師一人,哪怕只是在聆聽,這體驗感也可想而知了。
午餐時,更是差點出了差錯,因為沒有人在當天提前聯絡餐廳,而本身師生們抵達的時間又有延遲,導致抵達後才發現,預留的座位片區裡,有臨時劃分出一個區域,給到了散客,這樣同學們的位置就不夠了。餐廳裡忙上忙下的趕緊東拼西湊著座位,當下這情景,也是一片亂糟糟吵吵嚷嚷的。好在結果還是好的,也是萬幸沒有耽擱太久。
這一天啊,也就這麼有驚無險的度過了。關於這物料,雖不是大事,卻也是突然在執行前一天才發現的物料不夠,導致臨時的加訂。
副總是知道的,畢竟鄭老師也不能自己一個人完成,還需要叫上兩位坐鎮大後方的後勤老師一起協助來著,有了副總的首肯,這事情就好辦多了。姚總,過後當然也是會知道的,問詢的電話,也不過是打了個時間差。卻苦了孫晗,名義上的研學總監,卻是唯一被矇在鼓裡的那個。
......
當然了,眼前最重要的,肯定還是繼續做其他的對應校區的研學課程落地實施的工作,這漫漫又緊湊的一週,可是還遠遠沒有過去呢......
孫晗團隊一行,經歷了大交通上的奔波,直至抵達了新校區附近的酒店,再到做好轉天正式實施前的準備,孫晗這詢問的微信,可是一直沒有等到回覆的。這個事,竟就在忙忙碌碌中,這麼先被擱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