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人現眼!
趙公明暗暗翻了一個白眼。
西方二聖似乎也覺得自己送出的東西比較寒酸,又頗為的尷尬,但是他們也沒有辦法,西方資源甚少,他們總不可能拿出個非常珍貴的東西,來送給別人的徒弟吧?如果那人還不領情,那他們失去不是很多嗎?
為了防止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他們就拿出這麼一個東西,來表達表達意思,畢竟多少也是心意。
至於感不感受得到,那這不是他們的問題。
他們只管送禮,而感受,那是收禮者的事。
氣氛似乎有些尷尬,這時準提聖人直接道:“林風師侄,我二人剛才前來之時,看見一道金光從乾元洞府之中迸出,不知那是何功法?”
聽到準提聖人問出這個問題,趙公明也特別好奇地望向林風,因為方才林風所施展的功法,他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似乎並非是截教的功法神通。
但是一想到林風的來歷,趙公明已有所明悟,或許林風所施展的功法正是在混沌之時,學到或是創造的功法神通。想到這裡,趙公明更為好奇。
林風突然笑了,道:“二位聖人自西方而來,所修之道與我等有所不同,在下不才,對二位的佛道也頗有些想法,不知二位聖人願聽不願聽?”
準提聖人和接引聖人相視一眼,而後道:“請講。”
林風道:“西方佛道有果位三重,其一者名為‘阿羅漢’,阿羅漢者即得道者,六根清淨,煩惱盡斷,了脫生死,證入涅槃。”
“其二者名為‘菩薩’,菩薩者即是覺而有情者,法力高深,神通莫測,覺醒本性,明悟大道。慈悲有情。”
“其三者名為‘佛’,亦成‘佛陀’,所謂佛陀,即是覺而無情者。有莫大法力莫大神通,超脫生死、不著色相。視眾生平等,有慈悲大愛,卻無小情。”
“經此三重果位,方知所謂佛者的本意是什麼。”
“佛者本意,就是覺醒本性,心懷慈悲。無論是阿羅漢,還是菩薩,或是佛陀,一切的根基都已覺醒本性和慈悲為基礎,所以覺心見性又有慈悲者就是佛者。”
“依我所見,阿羅漢,悟天地之道,自然變化,於是明神通;菩薩,悟人世紅塵、百態千相,於是悟智慧;佛,悟人心本性,唯心本質,於是得自在。”
“一切都離不開一個‘悟’字,一切都離不開本質!”
“那麼問題來了,人的本質是什麼?人心的本質又是什麼?”
“是七情六慾?還是皮囊一副?”
“都不是!本質由人心而變,人心又各不相同。於是每一個人的本質都是獨一無二的!或好或壞,或善或惡,或巧或拙,因人而異,因時而變。”
“所以修佛者,不可執迷於色相,因若自身執迷於色相,那麼就會迷失自己的本性本質,那樣又離修佛之道相去甚遠!修佛者最基礎的都沒了,談何成佛?”
“相反,若已明悟本心本質,且不失慈悲,那麼所具的外形也好習慣也罷,都不是錯誤,那是本性本心最質樸最直接最坦誠的表現!”
“須知,酒肉穿腸過,佛道心中留。不失慈悲心,永離煩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