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鳳娘勉強的笑了笑:“也是,不知道什時候是個頭,鳳閣說不打仗了就解甲歸田,到時候我們一家子就能安穩了。”
“真要這樣的話,鳳閣就來瓷廠這邊,我得把玉玲接回家去養一養了。”陳瑜笑著打了個茬兒,畢竟關於西北那邊的事情,說不出來個什麼結果來。
於鳳娘趕緊擺手:“可不行,鳳閣那性子做不了這個,像玉玲這樣守著出窯能守兩天兩夜,鳳閣還不拔腿就跑。”
這話逗笑了所有人,潘鳳閣沒有去戰場的時候,還真是個幹啥啥不行的人。
不過,人家就是能打仗,打勝仗,這隻能說各精一道。
再者,陳瑜心裡很清楚,潘鳳閣沒有解甲歸田的機會,只是大越國的太平還需要時間。
汪婆子回來的很快,帶來了管家兩個,賬房四個。
“娘。”潘玉玲可憐巴巴的看著陳瑜:“這些人得好多月錢,咱們這莊子每個月都拋費很大的。”
陳瑜拍了拍潘玉玲的手臂:“不怕,別看咱們賬面上沒有大筆的進賬,可蘇家任何貨物賣出去的都有瓷廠的功勞,再者如今瓷廠穩定,技藝也越來越精湛了,上回徽州府那邊賣出去的瓷器可是不少錢呢。”
潘玉玲眼睛都亮了:“娘,咱們徽州府賣出的瓷器真的價好?”
“對,是娘忘記告訴你了,回頭娘帶著你去徽州府商會,你就知道了,花出去的都是小錢,這瓷器啊,做精品一件都是無價之寶。”陳瑜讓潘玉玲安排這幾個人管理各處,看得出來潘玉玲做事極有章法。
得了空閒,陳瑜問:“潘家瓷器最厲害的是不是人物塑像?”
潘玉玲點頭:“我哥說過,祖上燒製的佛像很貴重,只是到現在我都沒學會開臉。”
開臉是人物塑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若開臉開的好,千金難求,從大梁國開始,這塊土地上的百姓就篤信佛教,一直延續至今,潘家出的佛像是一絕。
這也是陳瑜從靜海老和尚哪裡聽到的。
“那就不要讓自己太累,專心傳承潘家技藝,你兄長不願意做這個,還有小石頭呢,如果潘家能有燒瓷的人出來,咱們蘇家得把這技藝還給潘家。”陳瑜說。
潘玉玲愣住了,她不是沒想過,自己是外嫁女,潘家燒瓷的技藝是祖宗傳下來的,如果有機會當然是要還給潘家,可兄長如今只有一個兒子,往後的事情誰能看得透呢?
自己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婆母能這麼說,是太暖心了。
“好啦,娘可是有私心的,再沒有好的繼承人的時候,咱們蘇家可要好好的用下去呢。”陳瑜可受不了潘玉玲這眼淚汪汪的模樣,說道:“走吧,娘聽六郎說你在研究琉璃珠。”
潘玉玲破涕為笑,對!
潘家的燒瓷手藝放在一邊不說,蘇家手底下的燒瓷人可不少,再說了,琉璃珠若能燒製成器皿,這可就是蘇家的了。
娘倆進屋,陳瑜把早就準備好的冊子遞給潘玉玲:“彆著急,回頭咱們一起試試。”
“娘?”潘玉玲看陳瑜認真的樣子,笑了:“嗯!您掌眼,我就不怕了!”
青依說:我繼續寫,務必會寫完剩下的兩章再睡,把更新正過來,這幾天辛苦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