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蘇四郎送來的訊息,已兵臨城下,與皇上匯合,蕭祈玉太子身份已定。
一個訊息三個重點,哪一個都是陳瑜最關心的事情。
而靜待時機是聰明人,四郎送訊息回來的意思就是給陳瑜吃個定心丸。
秋收的時候是耿如春最忙的時候,早出晚歸的他每天都把玉米收成記錄下來,每個村子到每一戶,賬本都寫了厚厚的一摞。
“如春,休息一下吧。”蘇巧娘端著茶過來,放在耿如春手邊。
耿如春笑著拉蘇巧娘坐在自己身邊:“咱孃的性子啥樣你不知道?這些糧食除了交賦稅的外,咱娘肯定要收糧,我多做一些,咱娘就能省心點兒。”
“虧你有心。”蘇巧娘心裡這個感動,笑著說:“也不怪咱娘處處都為你考慮。”
耿如春偏頭看著蘇巧娘:“可不行,真要讓人覺得娘太偏著外嫁的女兒,咱娘會難做的。”
“娘那邊要蓋宅子,三叔一家都要住過去,五弟妹說讓咱們也住過去,娘沒同意,說給咱們另外蓋宅子,得給你足足的面子,住進了岳家好說不好聽。”蘇巧娘笑著說:“我啊,心裡美滋滋的,娘疼我反倒沒有疼你,更讓我開心呢。”
耿如春愣住了了,他知道巧娘不願意說孃家的事情,也知道連襟妹夫送了大禮給三弟,自己雖說日子過的越發殷實了,可到底比不起別人,原本想著盡力多為岳母做事,不辜負岳母的照拂恩情,可沒想到岳母把自己一家子都放在蘇家一大家子裡考慮了。
感動之餘,耿如春心裡酸澀,親母早亡,他沒想到還有人如母親那般疼自己。
“我好福氣啊。”耿如春感慨了一句,把賬目給蘇巧娘挪過來一半:“這些都算下來,回頭給咱娘送去,我多賺銀子,房子自己蓋。”
蘇巧娘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形,去拿了算盤過來坐在耿如春對面,夫妻倆秉燭算賬,兩個人的影子映襯在窗紙上,如並頭的鴛鴦一般。
蘇家上下有序的忙碌,陳瑜把那些訂貨的契書逐一分開,準備好一個商戶的貨物就單獨標記出來,賬目上做了記號。
在陳瑜身邊幫忙的是蘇紹禮。
家裡無大事,陳瑜便開始認真的培養蘇紹禮了。
“娘。”蘇巧娘帶著匯總後的賬目過來,揉了揉蘇紹禮的發頂坐在陳瑜對面:“如春把咱們青牛縣的收成都算出來了,一早出門的時候囑咐我送過來給娘這邊留一份底子,看看能不能用。”
陳瑜笑了:“有心人。”
翻開賬本,上面的記錄一目瞭然,玉米和大豆兩種正是蘇家最常用的原料。
“將心比心,再說我們如今的日子都是娘給的。”蘇巧娘接過來冷香送的茶,喝了一小口:“如春昨晚還說了,娘只管放心的操持家裡的事情,我們的宅子開春自己蓋。”
陳瑜笑道:“你啊,別太小心翼翼了,娘辦事有分寸。”
“還不是怕娘慪氣嘛,我和如春都很知足了,娘,日子是一天天過的,如春如今還能拿到俸祿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日子,是我之前都不敢想的。”蘇巧娘放下茶盞:“別為我的日子操心,我們兩口子能過好。”
看到最後一頁還有個匯總,陳瑜合上賬本輕輕的拍了拍賬本,抬頭:“咱們家的孩子們都送過來,我接下來幾個月要含飴弄孫,太小的別帶來,我不哄。”
這話把蘇巧娘逗笑了:“娘要含飴弄孫?誰信?我才不信呢。”
“那我要培養一些蘇家女賬房呢?”陳瑜喝了口茶,笑吟吟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