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陳瑜問:“老姐姐,給了這院子,你們一家人就能團聚了?”
老婦人擦了一把眼淚,搖頭:“不能,說是這院子就值二十兩銀子,這還是東家開恩呢,想要讓一家子團聚,得給二百兩。”
這是真絕望的事,這樣的家庭去哪裡找二百兩銀子?
“定陶縣到這裡多遠?”蘇六郎問。
旁邊老漢搭腔兒:“三十里路呢。”
“那麼遠,東家非要您這宅子做啥?”蘇六郎看著老漢:“大伯,您這地方該不是有寶貝吧?”
老漢搖頭:“哪裡有啥寶貝,是我家真的沒啥可給了,也就剩破房子了。”
陳瑜問老婦人:“老姐姐,這東家叫什麼?我們剛好去定陶縣辦事,保不齊能幫上忙。”
這不是說漂亮話,陳瑜本來就打算去定陶縣找燒瓷和燒陶的行家,趁機認識一下這個東家不是正好能有機會幫著問問嘛,再說了,商人利字當前,保不齊還能談談合作呢。
老婦人看了看自己的老伴兒。
老漢出聲:“說起來還有些遠親,東家姓蔣,祖上就住在柳榕村,燒瓷的手藝是家裡傳下來的,後來去縣城裡發了財,都怪我們家阿春做事馬虎惹了大禍,不然蔣大善人也不會這麼生氣了。”
越說越讓陳瑜心緒難平了,二百兩銀子不是小數目,蘇家是有錢,可也沒到救苦救難的地步,所以陳瑜只能安慰了老兩口,盡人事聽天命,自己一早起身就去定陶縣,直接登門拜訪這位蔣大善人。
本來老兩口也沒覺得這一家人能幫上忙,能去而復返的回來已經很意外了,更不用說陳瑜還仔仔細細的問了經過,應承下來要幫忙了。
這一夜,誰都沒睡好,第二天走的時候,陳瑜給老兩口留下了十兩銀子,放在她睡的這屋炕上了。
出門上車,發現潘玉玲沒跟上來,撩起簾子看潘玉玲彎腰撿起來幾塊土坷垃揣在挎包裡了,陳瑜沒做聲。
離開柳榕村,一家人順著官道往定陶縣去。
潘玉玲把土坷垃拿出來,小心翼翼的捏碎捧在手心裡反覆看了好一會兒,失聲:“娘!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陳瑜看過來。
潘玉玲把手裡的土遞到陳瑜的面前:“六郎說的沒錯,那院子是寶貝!”
陳瑜狐疑的看著潘玉玲:“是因為這土?”
“對,著是軟陶土,陶土中最好的一種,雖然和瓷土比起來燒製出的器物顏色略差,可這種軟陶土能做出各種各樣精細的造型。”潘玉玲有些興奮的說:“還有,那院子東屋牆根的地方有瓷土,我沒好意思過去摳一塊看看,娘,那院子可不止二百兩的價,在行家手裡就是無價之寶!”
致歉:臨時有事出去了,鴿了一更,只要時間夠就加更補上哈,下一章還在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