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霞鎮,是離青山村最近的鎮子,逢年過節會辦大集會,開市的時間早且長,熱鬧得很。
比起縣裡的其他鎮子,煙霞鎮又格外繁華些,只因它地理條件優越,來往便利,佔地被蒼江縣縣城覆蓋,既是鎮,又是縣。
城鎮外有一座山,長滿了桃樹,春日花開一片粉霧似雲霞,因此得名,而蒼江縣則因蒼江貫縣得名。
趕集的路上,杜盈秋閒來無事便向山桃講起了地理常識,教養並非只是學問,常識也是育人重要的內容。
被寒風吹得睡不著的鄉親見山桃這個小娃娃聽這些津津有味,打發時間也說些自己知曉的鎮上的事,本只是隨口幾句,被山桃一雙杏仁眼認真地看著,幾人你一句我一句,不知不覺一路都沒停嘴,下車時才覺得口乾舌燥。
跟鄉親們作別時,山桃還餘興未了地衝人揮手作揖,只道是受教了,聽得很是開心。
有嬸子想起自家那費大力氣送進學堂念兩日就不願再去的倒黴孩子,分開的時候愣是將山桃的小辮子摸了又摸,才平息那股眼熱離開。
孫叔看著辮子都被摸散了的山桃直樂,“現在日頭還早,鎮東開市,什麼都有得賣,可要我送你們去?”
搭這個順風車已經是麻煩人了,杜盈秋連連擺手謝了這好意,“孫大哥你忙你的就是,今日也沒急事,我帶著四丫隨處逛逛,她還沒來過鎮上呢。”
孫叔也沒堅持,他還有貨物要處理,又要採買確實不得空,便跟母女二人約定了返程的時辰,便駕著車走了。
牽著自家孃親的手,山桃跟著杜盈秋往熱鬧的東市走去,因臨近年節,來往的人不少,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
來得早便不趕時間,母女二人一路走一路看,山桃難得見到民間熱鬧,杜盈秋則感慨古代文化。
“就是這兒了。”杜盈秋牽著山桃最後停在了一家布莊前,牌匾上寫著“錦繡閣”三個字。
原主最拿得出手的就是一手繡活,杜盈秋也繼承了這一點,就拿縫補衣物來說,金氏再細緻也不能做到她那樣密實不見針腳的樣子。
以前原主繡些帕子扇面,多賣給了遊走的貨郎,拿著貨主動上布莊也是頭一回。
這回拿來的貨和以往又不同,原主手再巧終究受眼界限制,會得針法和花樣也只是平平,山桃雖不懂女工,卻見識過北朝皇室的奢靡。
越是末代王公貴族越荒淫無度,吃穿用度無所不貴,最受寵的繼皇后有一件翠珠羽衣,活生生費了成百上千只翠鳥的羽毛配上珠玉製成。
山桃描述花樣,山二郎以畫繪製,最後杜盈秋縫紉成品,集合一家三口之力,花了將近兩個月功夫,也不過才繡了不足十張手帕。
新年穿新衣,錦繡閣裡今日才開了門,就迎來了不少客人,看布匹的,定成衣的,店家忙得團團轉,一時半會兒也顧不上新客。
店內布匹大多顏色素暗,多原麻渾綠,少有幾批顏色鮮亮的,都堆在了最顯眼的地方,櫃檯上還擺了展示團扇和秀帕荷包等物件,較布匹精緻些,花樣卻也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