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長安大廈,璀璨娛樂公司,總裁辦,譚越辦公室中。
昨天的收視率準時在文化總局官網公佈。
沒有任何意外,這個時段川省衛視的收視率在所有頻道中依舊處於第一位,《開端》的收視率已經高達百分之三點五六。
譚越思索片刻,心中想著,“看來這次《開端》的收視率是不會超過百分之四了。”
昨天還有很多媒體在報道《開端》的收視率會不會超過百分之四,甚至有沒有可能超過《甄嬛傳》,不過現在來看已經是不可能了。
《開端》整體的篇幅太少,僅僅只有十五集的劇情,而目前《開端》已經接近尾聲,還有三集就要大結局,就算一直保持增加,超過百分之四的可能性也很小。
不過這也屬於正常情況,一部短劇的收視率能有這樣的成績,也足夠讓絕大部分電視劇望塵莫及了。
譚越對這個收視率還是非常滿意的。
......
現在《開端》的熱度正處於頂峰,帶來的流量也是相當大,一些影評人當然是不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紛紛在微博上發表對這部影視作品的看法,其中有兩條影評點贊人數與參與評論的人數都相當高。
有個名字叫做‘資深影評人’的這樣評價《開端》:
【《開端》的火爆,首先來自於它的“成癮性”,就像一個人人玩得懂的遊戲,觀眾代入感極強地在每一次迴圈中參與“闖關”。
大多數觀眾可以在這個簡單的設定裡,獲得強烈的代入感。
主人公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而絕大多數人也有過搭乘公交車的體驗。
假如我們在車上,我們該如何阻擋爆炸?
一次次的時間迴圈,就像遊戲裡的一次次闖關,失敗了我們就忍不住想再來一次。
在哪兒死掉了,下一次我們就知道規避這個“雷區”,離闖關就更進一步。
看著劇中的主人公每次都差一點點,我們忍不住替他們著急,想替他們上場……
這是《開端》劇本的底層邏輯:觀眾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款闖關遊戲。】
另一條影評這樣寫道:
【小小的公交車裡盛滿了“小人物”的人生百態;主線環環相扣,車上人的三條支線也有血有肉。
好時大家都好,我們可以同分一塊西瓜,為同一段故事難過或者流淚,一旦危及,不是所有人都有膽量出手相助。寫及此,這些群演更像是一眾普通人的縮影,不能用馬後炮的思維方式,以過高的道德標準要求陌生人。但,正因為人人都是普通人,見義勇為才更加值得被表彰,“正義人們”的光輝閃爍在每一次迴圈和現實生活中。
回到劇本身,即使兇手現形,此時才更像是開端。如何脫離迴圈,肖鶴雲此次迴圈將何去何從,兩人關係是否因為吊橋效應進一步升溫,怎麼拯救一車人的性命,期待後續。】
......
魔都。
安靜的別墅中傳來了一咒罵聲:“他媽的,這些媒體全是牆頭草。”
自從上次邀請齊雪再次被拒絕之後,秦峰再也沒有打過電話,害怕自己再次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