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中依舊擠滿了人,有離場也有剛到,前來看電影的。
看著剛看過《喜劇之王》離開的觀眾,臉上似乎沒有太多的喜悅,隱隱約約看著甚至還有點悲傷。
這讓即將進場的觀眾有點茫然。
網上都在宣傳這是一部喜劇電影,按照以前看電影的經驗。
電影一旦散場之後,觀眾肯定會討論電影當中搞笑情節,笑的合不攏嘴。
但這次,退場的觀眾對這部電影沒有過多的交流,都在細細品味電影中的情節。
王雨欣跟著隊伍從觀影廳中出來,看了一眼比自己進場時還要擁擠的人群,放棄了再看一場的看法。
她感覺其中還有很多東西自己沒有看出來,這部電影非常不簡單。
《喜劇之王》這種型別的電影就應該多看幾遍。
平時就不太喜歡逛街的王雨欣,在超市買了一點東西,來到地下停車場。
開啟手機音樂播放器連上藍芽,準備回家。
水友群的訊息不斷。
“哪個大老看過《喜劇之王》,好不好看?”
“非常不錯,強烈推薦,剛剛看完,正準備再購票二刷。”
“樓上的做個人吧,給我們這種還沒有看過的留一張票。”
“我看過譚越老師的情景喜劇,非常歡樂,《喜劇之王》是不是也挺歡樂的?”
王雨欣敲打著手機,準備在群裡分享一下自己看過的感受。
編輯好的幾個字被快速刪掉,裡面涉及到劇透,對那些還沒有看過電影的書友來說有點殘忍。
“推薦大家去看。”打完字的王雨欣放下手機,開車回家。
行駛在路上,王雨欣的腦海中一直在回憶著《喜劇之王》裡面的片段。
電影的名字就帶著‘喜劇’兩個字,但其中悲劇的腔調更深入人心。
生活艱苦的尹天仇,每次去片場找工作都會身著一身西裝,甚至在福利社給人講課的時候依舊穿的光鮮亮麗。
給人講演技,為了能找到工作動不動就會搬出名人的表演理論裝飾自己。
這是對自己夢想的尊重,也許更多的是在掩飾心中那份自卑。
無論是在看流量的演藝圈,還是這個時代,更多人看中的是外在。
縱然有太多的不如意,尹天仇最後完成了自己當主角的夢想,給艱辛的生活帶來一絲慰藉。
越是細細去品味,王雨欣愈發覺得自己還沒有完全理解這部電影真正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