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還在送審的階段,沒有經過任何商量,林曉光就已經自作主張,把陶紅內定為《親愛的》這部電影的女一號。
而《親愛的》是林曉光繼《泰囧》之後,以導演身份重回大銀幕的首部作品。
當林曉光籌備新片的訊息一出,各大影視公司紛紛出動人馬,前往光影公司商討合作。
很顯然,就算沒有《泰囧》的票房大爆,林曉光這幾年就已經憑藉《那些年》《失戀33天》等作品,確立了自己“商業片大導演”的名號。
不客氣的說,如今的林曉光絕對是電影圈的金字招牌,絕對不比章藝謀、程凱歌、封小缸等知名導演差到哪兒去,只要是由林曉光本人執導的電影,根本不需要擔心資金問題。
林曉光原本還擔心,《親愛的》這樣一部冷門題材的電影,想要拿到其他影視公司的投資不會太過容易,可他現在才發現,根本沒有人是奔著電影來的,所有人都是衝著他的名字。
不過,林曉光還是很實在的,也不想坑騙他人錢財,他心裡很清楚,像《親愛的》這樣的電影,能夠回本就已經不錯了,不可能再拿到像《泰囧》那樣高的票房。
所以,當光線老總黃長田來公司主動找他談合作的時候。
林曉光也沒藏著掖著,直接建議黃長田先把劇本看一遍,再決定是否真的想要投資《親愛的》這部電影。
因為林曉光很清楚,在電影投資方面,光線影業一直堅持三個原則:只做商業型別片、參與國際合作、介入推廣發行,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原創電影公司”。
而《親愛的》這部電影的主要角色和故事首先都脫胎於真實發生的“打拐”事件。
其次,這類親子題材本身就是“催淚大戶”,多年前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所掀起的觀影盛況,很多80後們都記憶猶新。
面對“骨肉分離”的人間慘劇,再理性的觀眾,恐怕也都會心軟。
但《親愛的》這個劇本本身,劇情從一開始就沒有太多讓人意外的地方,丟孩子和找孩子的細節,大家平時在新聞裡都看到很多。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親愛的》更像是一部沒有賣點的公益電影,而非像《泰囧》那種老少皆宜的商業電影。
林曉光語重心長地道:“黃董,依我看,您還是把劇本看了再說吧,我這部片子根本不是什麼商業片。”
黃長田先是搖了搖頭,接著又笑著道:“什麼題材我不關心,只要是你拍的片子,我覺得統統都是商業片!”
林曉光又好氣又好笑地道:“黃董,瞧您這話說的……我真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難過了。”
黃長田忍不住笑道:“林董,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說你拍不了藝術電影,而是你拍的每一部電影,看起來都像商業片,卻又跟其他的商業片有很大的區別。”
聽到黃長田的評價,林曉光饒有興致地問道:“是嗎?有什麼區別?我真不知道,還請黃董賜教。“
黃長田笑著點了點頭:“其實道理很簡單,現在市面上票房高的,基本上是商業大片,可商業大片的口碑一向都不太好,而你之前拍的那些電影不僅口碑好,票房還都特別高!”
林曉光笑了笑,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黃董,您就別恭維我了,你要真這麼認為,我覺得你還是應該把這個劇本看一遍,再決定投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