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是這個意思。”林曉光點了點頭,又道:“我之前拍過一部電影,叫親愛的,不知道你看過沒有?”
邯家女坦然道:“有看過,它是一部關於打拐的現實題材電影。”
林曉光沉吟道:“是的,不過,我在拍那部電影的時候,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
邯家女茫然不解地看著林曉光:“什麼錯誤?”
“我把它拍成了一部悲劇電影,拍完上映之後,我才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喜歡喜劇的人,肯定要比喜歡悲劇的人多很多。”
邯三女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又問:“所以林董,你打算把劇本改成喜劇?”
林曉光搖了搖頭,否認道:“那倒不是,我就是希望,這個故事可以增添點喜劇色彩,主題依舊是嚴肅深刻的現實故事。”
邯家女恍然大悟地道:“林董,你這麼說,我大概明白了。”
林曉光欣慰地說:“嗯,你能明白了就好,搞好加油幹吧,你寫的這個題材和人物都很好,很值得被拍攝出來。”
得到林曉光肯定回答之後,邯家女一邊為自己高興,也一邊冷靜地告誡自己:別高興得太早,影響一部電影的因素有很多,要放平心態,靜心等待,先把劇本搞好。
隨後,林曉光又和邯家女聊了一些劇本之外的事情,畢竟是大佬的女兒,不看僧面看佛面嘛,林曉光對她的態度還是比較上心的。
在交談的過程中,讓林曉光感到意外的是,三爺的這個女兒非常的謙虛善談,完全沒有一些富二代的囂張跋扈之類的壞習性,和大部分務實、上進的年輕人差不多。
因為邯家女士出生於導演世家,父親邯三平不僅是著名製片人,也是著名導演,所以她從小就對電影有著濃厚的興趣。
儘管邯家女從小並未把自己定格為一個電影人,但父親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絕對是不可小覷的。
“林董,不瞞您說,我從小就很愛看電影,可以說是個電影發燒友在家裡,經常聽爸爸說一些拍電影的事小時候,跟爸爸去過幾次拍攝現場,也大概理解電影的拍攝過程……”
林曉光饒有興致地問道:“出生在這樣的家庭,三爺對你,有什麼特別的期望嗎?”
然而,事實上,邯三平這位父親,並未對自己女兒的未來職業有什麼限定。
邯家女實話實說:“林董,我父親對我的要求,就是不管做什麼,儘量做到事業有成。”
此前,邯家女並不知道自己未來會做什麼,也不知道做什麼會“事業有成”。
林曉光好奇地問道:“那你上學的時候是個學霸嗎?”
邯家女坦然道:“不算吧,我的學習成績一直是中上等的,但英語一直很好,所以,我大學本科就讀了英語專業,想著可以今後做個翻譯什麼的。”
另外,本科畢業後,邯家女發現英語專業在找工作時並沒有什麼優勢,出於多一項技能的考慮,她繼續攻讀了邶京電影學院導演專業的研究生。
在學習和畢業後的一段時間,邯家女也試著寫了幾部電影作品。
“都是在練手,必須多練才能越寫越好。”
生命之路在最初創作的時候,邯家女也是本著練手的態度,而從小受父親耳濡目染的影響,加上對電影的極度喜愛,以及後來系統專業的學習,讓她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對電影有了感覺和靈性。
林曉光又問:“你個人比較喜歡什麼樣型別的題材?”
邯家女想了想,說:“其實,什麼題材都有可能觸動我,但我更偏愛現實主義題材,因為取材於生活,貼近廣大群眾最真實的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