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華娛之白金年代> 第742章:潮起潮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42章:潮起潮落 (1 / 2)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別怪兄弟不是人,只怪嫂子太迷人,所以,林曉光在小桃紅面前,一直循規蹈矩,堅決不做對不起老許的事情。

可現實是,小桃紅根本不給林曉光做好人的機會。

小桃紅的意圖也很明顯,如果林曉光不願意對她就範,那她就很有可能把主意打在別人的身上。

最終,林曉光秉承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做人準則,就算心裡再怎麼矛盾和糾結,也只能不得已而為之了。

言歸正傳,華國市場近兩年爆炸式的票房增長,也讓好萊塢不得不開始密切關注華國電影的一舉一動。

四年前,林曉光執導的《泰囧》創造了12.67億的內地票房紀錄,直到去年春節才被鄒星馳的《西遊降魔篇》打破,而今年春節林曉光執導的《唐人街探案》,和今年暑假上映的《捉妖記》也曾創下連續三天單日票房破億的紀錄。

所以,對於《港囧》這部許崢和“囧途”的最新之作,好萊塢的主流媒體,在《港囧》上映之前就已有所關注了。

《綜藝》、《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主流米國媒體,都在《港囧》上映期間釋出了影評。

《綜藝》文中寫道,儘管片中的搞笑方式不是會讓人狂笑的那一種,但無處不在的向經典老片的致敬是“聰明並且富有感情的”,無論是徐來和楊伊一起畫電影海報牆,還是主角在那棟“罪惡巢穴”的大樓裡的追逐,都源於最經典的港片型別,而這些型別如今“為了迎合內地市場已經漸漸沒落了”。

《綜藝》還認為,《港囧》與不久前剛在北米上映的《煎餅俠》有些類似,“它們都將故事設定在了一個特定的華國內地的語境下,其中一些細微的喜劇點,恐怕連香江觀眾都看不出來。”

除此之外,《洛杉磯時報》還比較了許崢執導的《港囧》與四年前林曉光執導的《泰囧》,認為“《泰囧》像是林曉光寫給內地觀眾的一封接地氣的情書,而《港囧》看起來像是許崢寫給香江電影的一封包羅永珍的情書”。

《紐約時報》的影評標題則是:“《港囧》一部分是MV,一部分是哥們電影”。

觀眾評價:“許崢導的這部《港囧》挺逗的,但沒林曉光拍的《泰囧》和《唐人街探案》好。”

當然了,影片在北米上映,並不意味著電影會進入主流米國民眾的視野。

同樣是近期在北米上映,《歸來》、《狼圖騰》等影片在米國主流影評網站“爛番茄”上都擁有評論家給出的新鮮度評分,而《滾蛋吧!腫瘤君》、《煎餅俠》等片只有普通網友的評分。

儘管影片配有英文字幕,但據記者觀察,來看《港囧》的觀眾,可以說是99%都是華國面孔——而且絕大多數是來自內地、平時會刷微博的華國人。

不過,《港囧》的目標受眾,還是表現出了很高的觀影熱情。

鳳凰網記者分別在週五、週六的黃金時段走訪了洛杉磯的兩家影院,兩場放映都是在開場前就已滿座,放映過程中氣氛也很熱烈,尤其是當經典港片歌曲響起時。

但另一方面,也因為觀眾以內地留學生、年輕上班族為主,片中的一些涉及“中年危機”的笑點並未得到太大回應,比如開場許崢與趙微的“床戲”,似乎就引發了學生黨觀眾的“尷尬症”。

從總體氛圍而言,《港囧》表現,遠不及年初的《唐人街探案》。

記者也在散場後隨即採訪了十多位觀眾,大部分觀眾都表示是從微博、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宣傳資訊,並且之前都看過《泰囧》和《唐人街探案》。

而無論是高中留學生、移民米國十多年的中年觀眾還是香港籍觀眾,大家普遍都表示“笑點很多,電影挺逗的”。

但也有不少觀眾認為,《港囧》遠不如《泰囧》和《唐人街探案》好看,只能說“還行”。

“我是專門來看這個電影的。我之前看過《泰囧》,也看了《唐人街探案》——主要是因為特別喜歡曉光導的電影,沒想到進了電影院之後才發現,這部《港囧》是許崢自導自演的,結果很失望。”一位男觀眾如是說。

還有觀眾甚至把矛頭對準了接替黃寶強出演的包貝爾,認為他的表演太過生硬,只會哈哈大笑,缺少黃寶強的天然喜感。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