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邶省、宜昌市嗅覺敏銳的官員們,一致認為原書中故事的發生地就在宜昌,立即把“爭取林曉光來宜昌拍電影”,當成他們大小官員一項緊迫的工作。
時任湖邶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春明獲知林曉光的拍攝意向後,當即託人和投資方華宜兄弟公司取得了聯絡,繼而盛情邀請林曉光進駐湖邶拍攝。
在外考察的宜昌市高官郭有明看到當地華文報紙刊載的訊息後,也表示要“積極爭取”。
宜昌市委為此專門派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舉海數次進京,向華宜兄弟表達宜昌的熱忱。
應該說,這完全是他們爭取過來的。
並不是林曉光個人,也不是《山楂樹之戀》劇組有求於他們。
在林曉光到來之前,《山楂樹之戀》的劇組工作人員,第一次到宜昌市下屬的遠安縣選景,是在2008年12月28日。
當時,就有一份“遠安縣協助拍攝電影《山楂樹之戀》情況總結”的材料上,有著如下的表述:“按照‘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支援配合’的原則,安排專人專車,積極提供後勤保障,歷時5個月,配合《山楂樹之戀》劇組先後分5批次,在全縣範圍不公開的進行選景工作。
也因為這些指示,《山楂樹之戀》劇組,在遠安的選景工作,才能夠進行的如此順利。
隨後,林曉光在村支書的帶領下,前往村民丁婆婆家中看景。
80 多歲的丁婆婆家位於一個小山包上,是一排六戶人家中的第三戶,她家就被劇組選為在青龍村的主要取景地。
想要到達丁婆婆家,一座搭建在袁家河上的石頭橋是必經之路。
林曉光來到這裡的時候,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用青麻石給小橋壘護欄,還有人下到河中手拿著砂紙給橋身打磨,打磨後的石頭橋烏黑髮亮。
跟洋坪鎮政府舊址一樣,丁婆婆家的外牆上也已被劇組美工做舊,“人民公社萬歲”“***語錄”這樣時代色彩濃厚的標語都被刷到了牆壁上。
房簷下,蘿蔔和醃菜成串地被懸掛起來,農具則靠在一邊牆上,這些全都是劇組專門運來的道具。
在牆壁上,還有一個“工分公佈欄”,原著中張村長大兒子“長森”和“長林”的名字赫然在目。
由於當地政府特地派村民在現場看守,不讓人拍照,尤其是丁婆婆的房屋,更是大門緊閉,輕易不讓人進內。
不過既然導演林曉光來了,自然是很輕鬆地,就進入了丁婆婆家內。
一進門,林曉光立即被最裡面的四方桌子所吸引,桌子上擺放著一個醒目的白色陶製***半身像,塑像的一旁則是一盞煤油燈。
房間四面的牆壁上,也是掛著***畫像,房內還有米櫃蓑衣斗笠這樣的農家用品。
除了***畫像上的長匾是丁婆婆自己的外,房內所有的擺設都是劇組佈置的道具。
屋子內的一個圓簸箕尤其引人矚目,因為簸箕裡面裝著訂鞋的錐子,鞋幫子,以及一個哄小孩用的小鈴鐺。
由於原著中有一段關於靜秋給長林做鞋子為回報的描述,而從丁婆婆屋內的現有佈景,林曉光幾乎就可以肯定,這就是中張村長家的內景拍攝地。
自己的房屋能被導演林曉光選中,丁婆婆很是自豪。
林曉光臨走時,還開玩笑地問她是否願意在電影中客串一個角色,丁婆婆毫不猶豫地說:“那我肯定是要演的。”
ps.感謝書友“我就默默的”的3000起點幣的打賞支援、感謝書友“破碎的水晶之城”的2000起點幣打賞支援,本書欠下50章,謝謝二位大佬。
可能是因為上一章後面說的話有點太膨脹了,今天早上就開始頭痛流鼻涕……晚上廁所還塞了,通廁所通了半天……狀態非常差,今天只有一更,://./101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