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等戲的周迅,盯著林曉光額頭上的大包看了半晌,才忍不住發出感嘆:“曉光,你得是用了多大勁撞的呀,真是要戲不要命的笨蛋!”
林曉光笑著打趣道:“迅姐,就你還好意思說我,我看你才是真的不瘋不成魔!”
林曉光所言非虛,周迅演戲的時候從來不憐惜自己,總陷得很深。
一旦進入角色,她就被那個角色全身心佔據。
這次周迅在《李米的猜想》裡面演李米,就把自己當成李米,連平時生活中的作風都跟劇本中描寫的李米如出一轍,已經到了渾然天成的境界。
當然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周迅的演技好雖然是公認的事實,卻也有自己的短板。
特別是隨著合作的時間增長,林曉光發現,周迅在表演上的強項是情緒表達,這需要個人經驗或者體驗,也需要悟性或者天賦。
很顯然,周迅的這個優勢,是其他科班學生都比不了的。
至於周迅的弱點,就是她和林曉光一樣,都沒有真正的學過表演,導致她的肢體語言是差的,或者說是很差。
至於什麼是“肢體語言”,簡單說就是,站立行走,接人待物。
像《李米的猜想》這種文藝片,她本身是脫離生活的,在文藝片的語境裡,對肢體要求不高,但是電視劇需要生活化,需要週期很長,這樣周迅的弱點就會被放大。
或許有人會認為《像霧像雨又像風》也是電視劇,怎麼周迅沒問題?
那是因為《像霧像雨又像風》中周迅扮演的杜心雨本來就不是正常人,這個人物有一點點弱智,她的肢體上出現任何不協調都可以被接受,因為她符合人物特點,這就是趙寶剛的厲害之處,他其實非常清楚周迅的問題。
所謂術業有專攻,大抵就是這個道理。
周迅表演上存在的缺點,林曉光同樣也有,而且問題更多,所以林曉光總想著等哪天自己掙夠錢、有時間了,一定要去上戲或者北影深造一下。
不知不覺間,《李米的猜想》這部電影已經開拍兩個月了。
然而,《李米的猜想》劇組在昆明的拍攝過程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一帆風順,特別是現場拍攝環境的限制,迫使導演臨場做出了很多的調整。
而且電影剛開拍那會兒,恰好好是三四月份,昆明經常都是陰天雨天。
清晨。
陰天。
一座高聳的立交橋上。
為了方便拍攝,安保人員正在疏散交通,工作人員則忙著佈景,林曉光和曹寶平在邊上抽著悶煙。
就為了拍倒車的一場戲,就動用了那麼多人力物力,還花了那麼長時間,曹寶平是越想越氣:“曉光,我現在都覺得有點後悔了,其實咱們這個戲不應該在昆明拍。”
林曉光彈了彈手中香菸上燃盡的菸灰,疑惑地問道:“怎麼了導演,昆明有什麼不好地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