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個奇妙的萬花筒變幻莫測,最初不經意間的偶遇也可能改變冥冥中註定的緣分。
而人是隨著時間和經歷慢慢成長和發生改變的,最初和最終往往會形成巨大的差異。
就比如說這次,在《幸福像花兒一樣》劇組對孫麗動心,是林曉光在加入劇組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意外,直到最近,林曉光才肯承認自己是個表裡不一的人,很矛盾,也很擰巴。
他所謂的想拍電影,或許也只是貪慕虛榮,老覺著電影明星要比電視大牌許多,其實骨子裡也沒有真正有多愛電影。
再加上《神鵰俠侶》在香江和寶島播出後收視全線飄紅,把作為男主角的林曉光還有劉茜茜,都快捧上天了,膨脹得很厲害,到哪裡都像周杰倫一樣。
就算是在九戴河拍戲,也經常會有一大堆男的女的,特別是女粉絲經常過來看林曉光,給他送一些小禮物,對他喊我愛你,整個人就更膨脹了。
不過,膨脹歸膨脹,對於自己在影視劇中的表演,林曉光還是一如既往地盡心盡力。
雖然林曉光現在才25歲,可他偶爾也會感覺疲倦,他常常在想,為什麼程龍、梁超偉、鄒潤髮,他們的錢可能下輩子都花不完,卻還要繼續拍戲呢?他們目的是什麼?大概是希望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喜歡他們的觀眾,希望觀眾還能對他們有新的期待。
除非大家都抱著“就這樣吧,能活就行吧”的心態,以林曉光現在的演技想要騙哪個導演都可以——看起來表演很到位,但其實是偷懶的,絕對可以。
可是林曉光覺得自己這樣做,不如退休回家吃鹹魚,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大抵是這幾年在國家話劇院拍話劇養成的“使命感”,辛柏青有種好為人師的毛病,經常以前輩自居給劇組的演員說戲,包括林曉光、孫麗、殷桃在內的幾個演員,都沒有逃過他的“教導”。
辛柏青愛“聊”,這事兒在劇組裡是有名的,拍電視劇《為了一句話》的時候,辛柏青就經常拽著大家一起聊,最瘋狂的時候,每天聊到三四點鐘,早上七點起來還要化妝,晚上回來接著捋劇本,很像是蒸桑拿,出透了汗,雖然很累,但是他的精神是愉悅的,對於其他人來說就未必了。
林曉光沒功夫陪他瞎聊,如果辛柏青是提有建設性的意見,林曉光也會在心裡斟酌,但大多數時候,他還是選擇尊崇編劇的想法。
有一場戲,是林曉光和辛柏青的對手戲,倆人開拍前在後臺對戲,辛柏青改了自己角色的臺詞不說,還勸林曉光把角色臺詞改一改。
林曉光不幹了,沒好氣地道:“青哥,差不多得了,我是按照劇本演的,你要讓我改臺詞,那你先去跟編劇商量,她要是同意,我保證沒問題。”
辛柏青胸有成竹地道:“這話可是你說的啊,我這就跟編劇聊去。”
說完,辛柏青跟助理要了手機,急急忙忙地打電話跟編劇王宛平溝通劇本。
沒成想,不多會兒,王宛平居然同意了辛柏青改詞的意見。
既然編劇都發話了,林曉光拗不過辛柏青,便也同意了他的要求,改了一下男主角這場戲的臺詞。
自此之後,在這部戲的拍攝期間,屢試不爽的辛柏青多次給編劇王宛平提意見,由於常常會得到肯定的答覆,辛柏青對此也頗為得意。
直到有一天,編劇王宛平在回覆辛柏青的資訊時寫了一句話——謝謝,以後別再提意見了,辛柏青才徹底消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