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光愣了下,看著佯裝若無其事的劉韜,反覆咀嚼她話裡的意思,明顯感受到她的不滿。
既然她都已經把話說得那麼直白了,林曉光也開始琢磨,自己做為她的男人,是否應該跟公司推薦劉韜,讓她也加入海潤影視。
就在林曉光陷入沉思的時候,劉韜卻先將手裡的碗緩緩放下,跟他解釋說:“別多想,我這也是沒辦法,你也知道,我這一個多月能來魔都拍戲,都是事先跟廣洲那邊的劇組請的假。”
聽到劉韜提起常駐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組,作為一名地道的廣崬人,林曉光前世那會兒也曾追看過一段時日。
說實話,《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戲之所以能夠風靡廣崬老少皆宜,關鍵就在於“差異”二字,也就是外來跟本地的文化差異。
在這部劇裡面,常香蘭的普通話、胡幸子和曾由美的上海話,戴安娜的英語,最重要的是,他們背後代表的外來文化,與廣洲本土文化的衝突,碰撞出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卻又引人深思的故事。
不過,《外來媳婦本地郎》這部戲的成功,主要是在2006年之前,2006年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在2006年,這部戲的核心演員郭昶因為胃癌離世,最地道最市井最高人氣最像廣洲人的二佬康祈宗的離開,令這部戲遭受的打擊不亞於廣島長崎的原爆。
顯然,郭昶之於《外來媳婦本地郎》,就如黃家駒之於beyond一樣,是整部戲的靈魂核心人物。
更何況,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習慣的同化,後來的香蘭、牛哥和由美雖然還在講河南話和上海話,但是,他們已經漸漸成為一個地道的廣洲人,代表的也不再是外來文化!
因為“差異“消失了,所以文化之間的衝突,也就沒能體現出來,之後《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劇情,也逐漸變得乏味可陳。
回味完《外來媳婦本地郎》帶給自己的美好回憶,林曉光突然有些好奇地道:“對了,你當初是怎麼進的《外來》劇組,你是南昌人啊,又不是魔都人,以前也沒來過魔都,導演他為啥非得選你個南昌人,來演那個魔都女人啊?”
劉韜故作姿態,嗔怒道:“難道你覺得我演的胡幸子,不像一個魔都女人?”
林曉光搖頭:“那倒不是,你演的挺好,特別是那一口魔都話,聽起來還真像那麼回事兒,害我一開始就以為你是魔都人,我就是純粹好奇,你是怎麼進的劇組?”
聽了林曉光的問題,劉韜略加思索,才感慨著說:“大概是我運氣好吧,當初劇組選角時,對出演“老三”阿耀媳婦的“三嫂”設定了要求,即需要一個會講上海話的上海妹子,還要長得好看。”
“依我看啊,最後一句長得好看,才是重點吧?”林曉光笑著打趣道。
“曉光,你先聽我說嘛,別插嘴。”劉韜沒好氣地看著林曉光,接著又道:“其實當時劇組已經有胡幸子的人選了,但還沒簽約,恰好那個時候,我在電視臺攝影棚拍廣告,導演看到我,就臨時決定讓我試一下,讓我模仿幾句上海話。”
林曉光想當然地道:“然後你就試鏡成功了?”
“嗯。”劉韜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
話說,劉韜這丫頭也算是多才多藝了,雖然現在是個演員,可她出道之前,是音樂專業出身,歌唱得很不錯,而且還在南京軍區宣傳隊呆過,甚至講過相聲,模仿幾句上海話對她來說,簡直小菜一碟。
“等等,意思也就是說,你回去廣洲之後,未來的幾個月,我們都不能見面?”林曉光恍然大悟道。
“本來,我也想陪你留在魔都,可廣洲那邊的劇組一直在催,有合約在身,我也沒辦法,不能老是請假,幾個月倒不至於,我有假還是可以過來看你的……”
“唉,才剛在一起沒多久,咱們就兩地分居,那我們以後相處的時間,不就變少了嗎?”林曉光表示痛苦道。
劉韜看他緊皺著眉頭的神情,有些不忍:“曉光,放心吧,我有空就會過來看你,你別生氣啊。”
“我不氣,就是覺得你突然不在我身邊,我怕自己會感到不習慣而已。”
劉韜嘆了口氣,緊接著,轉移了一個話題:“曉光,你現在接的《人命關天》這部戲,還需要拍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