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光想了想,嘆息道:“沒有呢,還沒問過我的經紀人下一步的打算,你哩?拍完《生活秀》,不會又要馬上去下個劇組報道了吧?”
“哪能啊?我可是《生活秀》的監製兼女一號,這部電影拍完,我到時候還得跟組四處跑宣傳,你也知道,我為了拍這部電影,可是下了身家重本的,這電影票房要是太差,那我可就虧大發了。”
陶紅所言非虛,作為《生活秀》的監製,她從99年初看到原著小說,再到拉電影公司資金,攢劇組,足足花了她近兩年的時間。
即便如此,預算仍然不太寬裕,陶紅又自掏腰包貼補了一部分,才勉強夠建組的。
該片的性質,屬於小眾文藝片,但文藝片的題材,也並非真的沒有受眾。
其實,早在1998年,霍建起執導的那部《那山那人那狗》,就是一部百分之百純種文藝片,在片中,他大膽地啟用了當時還是中央戲劇學院大二學生的劉燁和陳好。
儘管該片在放映後,反響一直不錯,但是因為發行不利,在國內只賣出一個複製,票房自然不好。
所幸這部電影被RB片商買進放映,在RB引起強烈反響,霍建起及其他主創還受邀參加當地的首映式,在RB發行方賺了10億日元;美國的一家發行機構也引進了這部電影,在藝術院線放映了半年,票房很好;隨後,歐洲一些國家也購買了《那山那人那狗》的播映版權;臺灣地區、香港地區播映後票房也很好,光臺灣一地,就賺了450萬臺幣。
該片不僅在外國的票房熱賣,還在國內外的多個電影節上獲得榮譽或獎項。
也是基於《那山那人那狗》在票房、獎項兩個方面獲得了成功,再加上對於電影的熱愛,陶紅百才敢破釜沉舟投資《生活秀》這部電影,還啟用了霍建起作為這部戲的導演,她的想法其實很現實,也很簡單粗暴,這電影就算掙不了大錢,有霍建起這個“金字招牌”保駕護航,估計也不虧太多,哪怕就算真的是虧了,說不定還能撈個獎項什麼的鍍鍍金。
陶紅沒隱瞞這些情況,實話實說,然後也對林曉光的片酬表示了歉意,因為劇組資金有限,林曉光接部戲時,真的沒有拿到多少片酬,前前後後,他在劇組待了三兩個月,也就象徵性地領個五萬塊錢,除掉影視公司的提成,最終到手的也就三萬來塊。
其實,片酬這種東西,也分跟誰比了,若是內地的新人演員,妥妥的算中下水準。
若是香港麼,先甭提那些身價幾百上千萬的演技大咖,光是新冒出頭的小明星們,哪還有三萬的片酬,導演根本張不開嘴。
林曉光自己倒沒什麼,三萬塊錢啊,雖然不多,也不是真的沒有賺錢,最重要的是,他喜歡拍戲,也熱愛電影。
Ps.感謝書友“指間青絲斬清風”的打賞鼓勵,感謝各位小夥伴的打賞、推薦、留言支援,謝謝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